穿越位面而来的旅人,
欢迎你来到萨鲁世界,
我为你带来一个消息,
先知邀请你前去见他。

不去                好的
查看: 9040|回复: 5

奇幻小说写作素材(网络搜集,不断更新中)与奇幻写作相关的内容请丢来这里,无关的  关闭 [复制链接]

黄昏的守望者

求索者

光之洗礼

塞斯 发表于 2007-4-19 13:42:56 |显示全部楼层
目录:
/ _  q$ y9 Y6 \, N4 e) N" q" i* x4 k3 i6 p5 y3 `" q+ K5 \9 Y
0楼-------------------奇幻小说奇幻写作指南》序言及简介
/ Z# l5 v  k* P; R, o
* ]9 E+ B0 y& X" ?1楼-------------------中世纪知识系列之晚风中的吟唱——吟游诗人的真相8 V0 A% W/ [  T
0 Z; u+ @* U, ?+ e# _9 a
2楼-------------------关于贵族
. K- Y1 y; V' @" f/ G, ~% v% {
; k) `  v7 |2 l9 |3楼-------------------中世纪背景资料~文化篇(哲学、文学和艺术), o2 w4 E; A* l* ?9 S. }, m6 F
% o# [3 t8 ^% \. l, \' ]; f: i
4楼-------------------中世纪的武器和防具及武器和防具的英汉对照:
& M" M4 y" Y4 M, v) {
/ V  O: n; M. q1 s( b/ i& p+ \5楼-------------------中世纪的魔法师巫术探秘
5 R2 p$ k9 [" T% p4 U3 E2 H
8 Q0 u: Z4 _4 ?' _  ^

" U- [& J: `5 R& T5 _1 i5 u
4 C5 a3 j3 I! V6 e0 x; @% a6 |( O
《奇幻写作指南》序言及简介
& K/ Y( H  F: z6 w2 Q; E  w原著:泰瑞.布鲁克斯(Terry Brooks)
5 ]5 E! v6 ]; b) [5 U翻译:Hankill  
+ v, e0 H- d9 ]5 L+ X" G4 g; ^' \: p( P$ A4 N
   虽然已经过了二十年,到现在我还是能够清楚的记得雷斯特 (Lester del Rey)他所常对我提起的、有关奇幻小说写作的一些话。雷斯特在奇幻/科幻小说界,算是位老牌的作家兼评论家与编辑,而我亦很幸运地在职业写作生涯的前十五年,能够与这位前辈一起共事。身为一名通俗小说的作者(姑且不论是好是坏),我从雷斯特身上学到许多事情。雷斯特曾经说过,要写一部优秀的奇幻小说,远比写其它种类的小说更难。为什么?因为奇幻小说的作者可以自由的创造任何事物,不须受到现实法则的规范与影响,唯一的限制,就是作者自身的想象深度与梦想的意愿。这种在故事里用上惊人的意像与奇异生物的自由空间,对作者而言确实是个难以抗拒的诱惑。但是,如果不去抗拒,势将成为不可避免的创作灾祸。6 C0 }+ D9 Z8 E
- i6 A* M  G% n, w: f8 S
   雷斯特所告诉我的,就是当奇幻作者在创造布满怪物与其他奇异生命、充斥着魔法的世界,以及闪耀着童话、传奇与神话意象的作品时,作者也将冒着与现实世界完全脱节的风险。作者所设定的世界与人物的特质里,必须要能让身为读者的我们,感受到其人世情境的真实性。如果作品里没有与我们所熟知的现实生活产生任何的交集,所有的一切都将失去其信服力。即使是最荒谬的瞎掰胡搞,也必须与我们自身所了解的真实状况有所回响;即使最黑暗的刀剑魔法史诗,也必须诉说着我们所共有的困顿体验。
# o  J2 v5 X0 {* g: R: L6 W% s$ r
4 o, d' \! P  l. S& a( R   为了要达到这个境界,奇幻作家必须熟知一些技能与知识,就像一名成功的船长必须要有充足的能力,才能在海上规划出恰当的航线一样。在集结创作构想的时候,作者必须像个在危险海域行船的舵手,不能过分航向右舵方(starboard)也不能太偏向左舵方(port),如此才能避开礁石,到达未见的终点。奇幻文学作品要能撼动人心,就必需奠基在真实逻辑与实际生活的经验之上。当然,作者可以尽情的发挥想象力,将丰富的画面与情节如旋风般交织在一起,但是好的作品绝不能如空中楼阁般建构在空无的幻想基础上。作者所设定的奇幻世界必需要和我们所身处的真实世界产生共鸣,必需要能提供一个读者得以辨识的参考框架。人物的表现、行为必需要合乎常理与预期,魔法的使用也必需要有一致性,以及仔细考量的平衡度。作品必需要让读者在花上时间、一页页地阅读完之后,不仅能够理解其内容,还能产生充分的满足感。
2 j. b, |4 X6 H9 @
8 a& X  t, u  I1 t   奇幻作家要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地步?新出版的“作家参考丛书”(Writer's DigestBooks)是个不错的出发选择。奇幻文学之所吸引人,是因为作者能够将现实的片段与自我的想象交织编绘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的阅读景观。底下举些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2 @/ E, D- g  z3 _  p

5 e1 F7 i- _: |% ^◎ 一个在想象世界里的精灵文化(elfin culture),采用类似毛利人(Maori)的宗教观。
4 Y* B& \$ `$ {: J* `7 B& O: v* L, C, L; x: l$ X; r6 [
◎ 英雄主角来到一座为恶灵所占据,有着城垛(battlements)、胸墙(parapet)与门楼(gatehouse)的城堡,门楼内的屠坑(murder hole)在战时扮演着重要的地位。: c: a6 @! p9 H$ ?

2 {+ F! R7 Y1 T% i1 k$ j4 d◎ 蜥蜴人操作着庞大的攻城器,其功能就像重型投石机(trebuchet)一样。! Z6 A, b$ e& }1 k$ v; B
+ i$ _. ]- O; \8 ?. F6 ?$ Z
◎ 能够结束黑、白巫觋间战争的秘密,唯有透过读蛇术(ophiomancy)才能解开。- W& V+ M+ I( |; o6 V

: Q' g0 ?: N& W6 R# F9 o, k4 ?◎ 故事的英雄是为虔诚的亚当教派的信徒(Adamist),却为威卡教派(Wiccan)的法术所困,必须精研Khopesh教义才能重返自由之身。$ @0 i8 ?* c1 f, K6 x  [

% }' }  l0 P) B/ o! l; e* x   在此我刻意使用了一些不常见的名词来表示异种的时空、以及不同的世界与生活,但是这些词汇的解释也都存在我们现有的文化与神话之中,而且也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解释。了解可能的选择是做出创作决定的第一步,在阅读此书的过程里,奇幻作家必能够发现许多创作的新方向。本书不同的章节分别介绍了魔法的形态、武器防具的种类、奇幻的族群与生物,以及可以作为你创作依据的远古社会。每位作者都可以选择一部份的内容,并且以之为创造奇幻故事的基石。; z4 j, ~( }) O* p% q) H6 @! Z

6 W7 Y. E  N. B, \9 k0 W+ K3 R   详实的描写能够让构想变得更加真确,特别是对只存在作者书页里的故事而言更是重要。让读者能够了解奇幻世界的外表、味道、气味、声音与感觉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比起其它文类更须具备的是,奇幻文学要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有被转放置入异地时空的感觉,但在此同时,又能让读者明了他所经验的奇幻世界。异世界人物的登场、不只要让读者看出其与真实世界的相异点,也要让人能感受到其相似点。这些细节的描述除了能使故事产生更多的意象,也更能与读者产生契合。
+ @. k4 Z7 E$ D$ k2 U
, ^! M' q# P7 f$ I5 s+ s   我个人在写作之前,习惯先将故事大纲勾勒出以后,再开始正式的撰写工作。对创作新手而言,我认为这是个颇值得推荐的写作习惯,其好处有二:第一,你必须先把故事整个想过,如此可以省下许多浪费在坏点子上的时间;第二,这种方法能提出一个创作的蓝图,让你在耗时数月甚至数年的写作过程里有所依归。构思故事大纲是个既不轻松也不讨喜的工作,要把故事从头彻底想清楚是件极为辛苦的事,但比起来,在写了上百页的内容后,才发现无法归结出任何重要情节而必须舍弃重写,却更加地让人沮丧。此外,先有完整的故事蓝图,可以让作者在写作时为故事加入更多的细节,可以先在草稿上作好笔记,以及决定如何将先前提到的真实世界的人事物,融入想象世界的宏观景致之中。% e2 B0 N6 d6 a0 e

" G3 }0 f  V' L% a8 i   在此我亦顺道强调一下“梦想期”(dream time)在写作过程里的重要性,任何好的奇幻作家都需要一段消化点子、吸收构思的期间。在这段还没开始动笔或打字的期间里,作者可以让想象力完全发挥,并且酝酿好点子的出现。在故事的初步构想浮现后,作者就可以开始铺陈发展的方向,仔细的理清思索可能的支线剧情,思索什么样的旅人在等待着、什么样的危险在哪里、以及什么样的教训将会出现。如果作者有充足的耐性,故事终究会自己浮现出来。而如果这是一则好故事,它自然会驱策作者将它写出——好故事是藏不住的。但这是个困难而且急不得的过程,作者得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这听来有些神秘但实际上却非如此,这就像是个在无封盖的盒子里所藏的谜题一样清楚,是你自己心中的写作蓝图。
  o+ Z1 m) T9 Q% C" F( }& P% E. U7 M* W5 t% g
   在结束这篇序言之前,我还有最后一点雷斯特所曾教我的建言,想要告诉大家。几年前我曾向他提起,希望在故事里用上从没人想过的构想,希望写点新奇且有原创性的东西。雷斯特给了我一个他独特的笑容,很确切的告诉我“全新的创意并不常出现,而当他们出现时,他们总是以隐藏的方式出现。比较好的方法是去检视旧有熟知的观点,在心中反复的思考,直到你能找到一个全新的诠释角度,然后写下你所见到的新观点。”6 T* ]8 j2 M5 D4 p, m. S6 W

- @  @8 O1 r0 W. _   这在当时是个好建议,现在也还是。提起笔来吧,写出一片奇幻的天空。; r  F6 l) u, ]% w2 U

: H0 K3 ^1 s" W& }: R8 Z# p ; N' q# t1 t6 c% y' b

1 p9 l, R- k4 A* H$ r4 @《奇幻写作指南》(Writer's Complete Fantasy Guide)简介- w( `( S& Y! j* U+ c% I% `
  D( y0 v1 g  }7 J  T9 x! v9 _
作者:Hankill 转自:灰鹰爵士的幻想论坛: b9 M: v% _, H4 k- z/ \" ]

* R2 ?8 w/ j5 B5 ?. @$ H   “奇幻文学作品要能撼动人心,必需奠基在真实逻辑与实际生活经验之上。当然,作者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将丰富的画面与情节如旋风般交织在一起,但是好的作品绝不能如空中楼阁般建构在空无的幻想基础上。作者所设定的奇幻世界必需要和我们所身处的真实世界产生共鸣,必需要能提供一个读者得以辨识的参考框架。人物的表现、行为必需要合乎常理与预期,魔法的使用也必需要有一致性,以及仔细考量的平衡度。作品必需要让读者在花上时间、一页页地阅读完之后,不仅能够理解其内容,还能产生充分的满足感。”——泰瑞.布鲁克斯& i! S% O5 c; f% n% I' o' f/ d& o6 Z

5 h8 y5 z! X- |+ I8 f4 x   当我们在试图进行中长篇创作的时候,除了构思人物以及情节以外,最重要也最困难的便是背景时空的架构。除了地理空间的描绘,还要处理各地风土人情、魔法系统(如果有的话)以及日常生活细节等等的问题,如何把这些“架空”的构想变得令人信服往往才是最棘手的。如果您作品的背景时空近似于中古时期的欧洲,那么这本书将是一部再便利不过的数据来源;如果不是,我相信这本书还是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2 t0 J3 h' e3 _5 o. ?2 Y2 \# |* j) T) i$ v* B
   这本书的英文原名是:The Writer's Complete Fantasy Reference,在此我姑且就把它称为“奇幻写作参考指南”。这本参考指南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奇幻作家能够方便的找到基础的数据,作好奇幻世界背景设定的工作。这本书乃是由鼎鼎大名的泰瑞·布鲁克斯(Terry Brook,《沙娜拉之剑》作者)作序(开头的引言便是节录自他所写的序,其内容非常的精彩,有空我会努力将全文译出给大家参考),以及Michael J.Varhola、Allan Maurer、Renee Wright、Sherrilyn Kenyon、Andrew P. Miller、Daniel Calark等六位各有所长的专家所合着的作品。5 y3 Q$ S0 B5 M7 M0 D

  M1 w9 t: W% p+ r5 S9 Z+ |   在内容上,本书虽分为十个章节,但我个人认为其内容可以区分为:文化背景、魔法设定、奇幻生物、日常生活,以及军武战争等五大项目,分别依所含的内容简单介绍如下。4 [2 q+ J2 A2 }
0 ~5 c( n- y2 a* M
文化背景:
) B8 u: ?; n7 ~$ y& h  B% I) j" n( ~! B' `9 J) G3 e8 R- I
   这部份的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二章,“传统奇幻文化”(Traditional Fantasy Culture)与“世界文化”(World Cultures),作者均是Michael J. Varhola。在“传统奇幻文化”这一章里,介绍的重点是最常被引用的中古欧洲。先是介绍了最基本的封建、庄园,与天主教等三个政治、经济与宗教的制度,接着亦简单地解说了贵族与宗教各阶级职位的称号。圣殿武士、医院武士、条顿骑士等骑士团,还有一些欧洲的政治组织与边疆地区的民族,最后还有一个依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的名词解说。
6 C' u( }) g$ o) S# i( ?+ v7 s5 F4 g. a8 h
   至于“世界文化”这一章,介绍了欧洲以外地方的文明,计有埃及、亚洲、马雅、阿兹特克、印加、毛利等民族的社会文化概况。其中埃及与阿兹特克文化的部份写的还不错,至于中国的部份…最好是直接跳过,除非你想要看笑话。不过这也不是这本书所独有的特色,在我的阅读经验里,许多介绍东方文化的参考书籍,除非真的是专业的着作,要不然大部分的作者常常会搞不清楚所谓Oriental(东方诸国)与中国的差别。常常把中国的一些文化传统与神话解释错误,或是跟日本搞混,甚至有把香港漫画风格里的设定当作普遍性的中国传统。不过这也还好,反正关于中国的部份我们也不需要从老外那边来找数据。  F+ G: Q8 T( }: R

' D4 I/ H! \) j' i0 m- _0 h! `魔法设定:4 Q' z* _" m: D) N! r  [

# T! B( {7 `# Z$ P& _, V: d9 u" X   第三章“魔法概论”(Magic)与第四章“巫术与异教魔法”(Witchcraft and Pagan Paths)的作者是Allan Maurer以及Renee Wright。“魔法概论”这一章的内容比较偏向基础学理的介绍,作者将魔法的原理归类同质魔法(Sympathetic Magic)与斥异魔法(Antipathetic Magic),前者包含了同种与同源(Homeopathy and Contagion)两种作用,后者则有禁忌(Taboo)为例的作用。此外还有法术的组成部份有那些、仪式魔法(Ritual Magic)与预示魔法(Divination)的介绍、金光黎明会等几个魔法秘密结社,最后还有星象设定与如何做出自己魔法设定的一些方针。其中有句话说到:“你一眼就可以辨认出初学者的作品,因为他们的作品里没有『味道』。”,提醒作者在描写魔法的时候,不要忘了嗅觉对人的影响力。
" ^; @4 h1 P1 a1 l# E; c' R' c+ M8 _# R) |7 \
  如果说前一章是魔法的基本面,那么在“巫术与异教魔法”这一章里,则是魔法的实际面。这一章的重点在于介绍许多不同地区的魔法教派、以及不同时期的魔法观念。最后同样是一篇依字母顺序排列的名词解释,像是Ankh、candle、pentagram、Wotan抯 Cross都在解释之列。
3 i3 N) |5 {) f/ Y7 e$ Q) u$ a8 c5 o  G
奇幻生物:
9 a4 W5 M0 e" v* @2 X& _! J
; K: e$ x) p% e! g7 |0 u   第六章“奇幻族群”(Fantasy Races)第七章“神话与传奇里的生物”(Creatures of Myth and Legend),这两个章节均是在介绍在奇幻文学里所常见的种族与生物。“奇幻族群”这一章是以族群为出发点,介绍一些常见的奇幻生物种类的共同点、源由,以及出现的例子。像是最常见的矮人与精灵族、仙灵(Fairies)、巨人、半兽人与恶鬼族(Goblins and Orcs)、巨魔(Troll)…等族类,都有简要的说明。最后也列举了一些其它作家所自行创出的奇幻生物,以及自我设定时的注意事项。
) |, m. g, P4 H, U1 P8 F/ t
' s7 [3 Y% A- U) j. W- M) L. I   至于“神话与传奇里的生物”这一章,则全部是依顺序排列、总数超过五十条的名词解说。这边的解说虽然不像AD&D怪物设定集那么的详细(同时也很唬烂),但对于一般的习性以及出处来源都有简明的介绍。虽然项目不算特别多,但是像:哭灵(Banshee)、灯灵(Djinn)、巨像(Golem)、巨鹏鸟(Roc)、独角兽(Unicorn),以及吸血鬼(Vampire)等等,该有的也差不多都有。
: z% z9 ?. {" l1 N
$ a( }  W$ r" Z! I' D' ?日常生活
- O, h  k; K5 J" N" U3 K# c% j- b7 ?1 z2 l" s  Q1 T& b. m. a) b
   这部份主要是第五章“当代奇幻文学里的商业、贸易与法律”(Commerce, Trade and Laws in Contemporary Fantasy),与第八章“穿著与服饰”(Dress and Contume),作者皆是Sherrilyn Kenyon。这两章也许是这本书里最具参考价值的部份,里头所说明的日常细节,往往是我们所最不熟悉的部份。第五章内容如标题一样分成三个部份,在商业这一部份,作者依照社会的低、中、高阶层人士,解说了许多的职业身分与称号。法律的部份其实是集中在刑罚的描写,洋洋洒洒地列出了36种刑罚与刑具。! L$ d8 \" q: D- d7 s3 J% u
; }2 a3 a6 ^& G! J
  “穿著与服饰”这一章介绍了欧洲中古时期常用的各种穿著。先是服饰的材料,衣服的颜色以及阶级的象征。然后分别介绍女人、男人、小孩与神职人员的穿著,编排上同样是采用依字母顺序所排列的名词解释,同时这一章也是整本书里图最多的一章,有助读者作出更详实、正确的人物描写。
, ?0 `. ^* J4 n& j5 w7 m& n; |! M; v1 s6 G7 j$ A
军武战争
- a1 i; w, }% U
( b, x. U+ h4 f8 {* A# D   本书的最后两章,“武器、防具与部队”(Arms, Armors and Armies)与“城堡解析”(Anatomy of A Castle)亦是非常精彩的两个章节。第九章的内容就如同标题一样分成三个部份,第一部份介绍了十来种常见的兵器,第二部份的说明先依一般护具保护的区域做了简单的区分,防具与武器之间的相克演进关系,然后再依字母顺序解释了三十几个名词。特别是对防护力最强、构造最复杂的全套凯甲 (Mazimilian Full-Plate Armor)特别做了详细的图解说明,有助于读者厘清许多盔甲的观念与构造。第三部份则介绍了一般军事部队的组织,作战能力与不同兵种的划分,常使用的专有名词,以及常被应用在军事行动上的动物与野兽。对于想要更详细描写个人装备、或是军事部队的作者而言,这一章是非常方便的数据来源。
9 k" b  w& [. [3 P7 R" n  x) L9 T+ q
6 V' `: Q' ?% b   第十章的重心在于城堡等防御工事的介绍,由于城堡往往不只具有军事上的功能,在多数的情况下,城堡也兼具有军事、政治与经济中心的功能。城堡内的住民也不只是军人与指挥的贵族而已,更有其它的农、工、商与神职人员。因此本章的内容也分为三的部份,各自说明城堡的不同面相。第一部份“城堡与其他防御工事”大致说明攻城与防御技术的演变,以及图解说明城堡各部分的构造与名称(柏德之门的烛堡与书内的图,在构造上极为类似)。第二部份是说明非战时的城堡概况、建筑的功用、各阶层人民的工作与生活。第三部份则是战时的城堡,除了说明攻(守)城战的一般概况与战法以外,还说明了许多攻城与守城所用的器械与配备,像是火油、攻城梯、弩炮、投石器等等。
0 \' W, R* K! q  m, s
: ^$ T5 ?% B5 B  a: Z# `+ v0 k- I   总结来讲,我觉得这本书相当的有帮助,虽然说这本书的内容并不算非常的深入详实,但却是一本很便利的入门书籍。本书的英文并不会太难,图虽然不是很多,也都能充分发挥说明的效果,而且奇幻小说写作的五大层面的数据它都有。大部分的章节都是依照顺序、以名词解释的方法来编排,书的最后亦有附上所有名词出现的页次索引,可以让你很轻易的就翻到想看的篇章、找到想看的解释。
( o+ S; G6 G" |- {! O) `  u# l# a9 v1 E/ v# Z# v7 ]5 b  H9 i& Y
   好的奇幻小说不该只是玄奇空想的结果,在如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之下,更需要详实的考察、与严谨的逻辑。谨此介绍这本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黄昏的守望者

求索者

光之洗礼

塞斯 发表于 2007-4-19 13:44:17 |显示全部楼层

吟游诗人

中世纪知识系列之晚风中的吟唱——吟游诗人的真相
/ o, n4 E6 a- m( X% z( e( w3 i) K- l& |& r. _
8 u# B! v/ L6 T/ n
时代已经酝酿,时序即将更新,
: s' S( t* L5 z; V9 E) Y2 E% u. O' o$ K0 B# \
童贞的正义女神将重回人间,盛世又将重现,, `% H3 T& X' m7 v

* w( m! l  Q. ?: `新时代的头生儿,已经从天而将, 即将光临地上。 : }  ?* ~  Z/ @. s% H
——选自《牧歌》 % |* O4 g; ?, F; u: ]4 T

! _  v8 w8 O8 }5 s2 [
5 m/ J( X# y2 f" J5 {  沙漏中的分秒暂时停止流动吧,让我们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揭开吟游诗人的面纱。他们真的存在吗?维吉尔在山林中才能描绘出自然的灵秀吗?奇幻小说与角色扮演游戏中这种普遍的职业根基何在?探索真相或许比亲历真相更为有趣,那就去看看中世纪的吟游诗人、民谣歌者、宫廷乐师的本源。
5 ?5 t! l+ u1 t8 Q/ i' x7 V9 s
  奇幻小说中最常见的是吟游诗人,他们用才艺谱写传奇式的人生,带着乐器浪迹天涯,用歌谣抓住听众并创作了无数流传后世的史诗与乐章。在西方的奇幻小说中,他们往往掌握多种魔法的奥秘。白天他们在月桂下欢宴、吟唱;在黑夜中也许躲在后花园的矮墙后面,手中握着开锁的钥匙,或是致命的短刀,窥觑着黑暗中不为人所知的种种秘密。4 n$ X' B! N3 v- Y3 l
! ?" f9 [( R8 R. k- B1 ~
  他们被认为是灵慧的歌者,全能的乐手,实际上,许多奇幻小说中提到的乐器中世纪时尚未问世。人鱼弹奏的竖琴在13世纪问世;凯旋式上挂着飘带的长号出现于15世纪晚期;歌颂田园风光的芦笛则更是1621年的产物。
3 b2 C1 G3 y6 s+ n2 s1 w( L" \7 ]9 V# Q- F
  吟游诗人还是存在,与想象中的悠闲淡泊稍有出入,但他们还是存在。如同贵族制度一样,虽然其成长的过程是如此丑恶,但还是奇幻小说必有的成分。不错,吟游诗人远在希腊罗马时代就存在。不过他们刚产生时,并没有在乡间表现他们的文采曲艺,也不随着风旅行,将消息传播到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
5 o% p; b% @: \$ B
% b. M5 l/ A2 L/ C  贵族文化完善的同时,富裕的统治阶层已不再满足于偶尔节日的纵酒欢宴,从许多资料都能看到,罗马帝国在穷奢极欲中早已忘了祖先靠母狼哺育的惨淡,战神该为其后人的不屑而羞愧。美酒如同河流一般流淌,辉煌壮丽的浴场与剧院中上演的是不堪描绘的荒唐。吟游诗人总在其间。他们为蒙昧的民众提供淫靡的音乐,低俗的笑话。维吉尔开创了田园诗歌的时代,其后出现的诗人才能作为奇幻小说中的原型。3 l* ^: F1 l1 ^
7 L! \# w/ W/ A$ T" F9 s
  吟游诗人有一项特殊才能,他们能敏感的把握宫廷中风向的流动。不用看到鬼魂,他们就知道乱伦奸淫的禽兽正戴着哈姆雷特父亲的皇冠。如果感受到危机,他们弹奏的乐音中就会加入微小的变化与延迟,观众未曾察觉,同样高明的乐师却可以分辨。听起来神乎其技?是的,相关记载很少,因为口头的吟唱不着文字,早已湮没。
0 d& G8 _' G- Q
$ O2 q" B: `; S- J9 V6 {7 }4 g  仅在少量寺院典籍与威尔第的歌剧中有所提及,倒是留下了有趣的线索供学者探讨。如何做到这点的尚不为人知,但并不是所有的吟游诗人都有这种才能。更多的业余爱好者希望籍卖唱糊口——他们连自己的乐器都不能熟练的弹奏,与其说是艺术家实则更像逗趣的丑角。真正的吟游诗人用乐器创造出氛围拢来观众,然后开始讲述他的经历,他们的歌中贯穿着很讲究的韵律。. c7 L1 V; T" S# g$ W) D7 V( n+ r

0 Q# A2 ~8 `2 m/ f5 r  那么吟游诗人怎样得到各种消息,如何掌握种种暗中的阴谋呢?他从不用自己打听,特殊的职业使他身边总是积聚着大量的听众。当时的老百姓虽然及不上晋朝的士大夫,但同样喜好泛泛的空谈。如果他们心里有什么念头,大到政府的换届选举,小到邻居妻子品行不端,哪怕只是猜测,都会煞有介事的告诉走街串巷的吟游诗人,提供了这样的情报,参政意识强烈的市民就会要求为他单奏一曲,也算件乐事。(当然,深闺中的贵族小姐也可能有种种高级的秋思或低俗的春望,她们就私下让使女将吟游诗人请来,一般艺术家总是多才且多情的,于是很应景的题材在父执辈的期盼外上演,附带产品不表。)吟游诗人将道听途说谱成曲,在晚宴上颂唱。那些场合通常很扰攘嘈杂,所以要唱两遍,每个人都仔细的从曲子中总结出有用的情报来。这样的传统随着版图的扩大被散布到罗马帝国的各个角落,就连北方的蛮族,也可以从来往的诗人那里,打听到邻近部落的动向。; j' n7 q5 U0 j0 I3 f- B3 z
2 ]0 s" ]  |0 W" j1 R+ f# g) w* t
  我们可以由此得出为什么吟游诗人在中世纪受到相当尊敬,也是其价值所在,他们散播着有用的信息。当然,在贩夫走卒出没的市场中卖唱的艺人不在这些精英之列,他们为数众多,但学识与精力都无法与真正的吟游诗人相比,故而得不到相同的尊敬与认可。宫廷学者也不在此列,靠着赏赐做学问或卖弄小把戏的御用文人其时尚未诞生。
/ D0 e8 `7 n% N0 v5 [9 p
9 i  ^% x1 M. T" u5 g/ c  希腊罗马时代就是如此闭塞,往来各地的行脚商人、冒险家有时也扮演这样的角色。当然,吟游诗人散播的不仅仅是谣言与噩耗,爱情或是丰收的喜悦亦是流行的素材。但前者往往更耸人听闻,容易吸引听众。凯撒遇刺后,布鲁图斯的作为很快就被编写成背弃的主题;亚西比德远征西西里的舰队尚未登陆,民谣歌手就传唱他对神灵的亵渎,果然街头的赫尔姆斯像统统被捣毁了,于是雅典的暴民放逐了他们最伟大的统帅。他们的歌谣往往作为正式的陈供。/ f9 m4 W" A$ i3 W: v1 F+ T3 p! D
6 K- c2 M: e( L6 l( S/ L
  1286年,丹麦国王艾力·克理平在田猎中遇刺身亡,其子艾力·孟斐德继位,有一批贵族随即被告以谋杀先王的罪名。原因呢?吟游诗人讲述了一个奇怪的故事:老国王与一位贵族的妻子有染,而那位贵族很忠诚的侍奉着主子,直到一次出差归来无意中发现了妻子的访客。于是他邀集了另外几位密友在国王出猎时报复了妻子的不贞。虽然人的名字都做了巧妙的修改,也没有宫廷乐师敢将这种作品送上公开的殿堂,新国王还是听说了。于是有关人等经过私下的审判,一概被送上断头台。
# F5 x5 }( N2 \. S$ Q. C* z4 v$ K3 T4 _" k; n) f6 M# u: W! Y/ U
  同样被涉及的吟游诗人,则包好简单的行李与他的乐器,漫步离开了权贵的城堡,避过了灭顶之祸。他没有固定的目的,只是随着风继续自己的旅程与修行,这么信步走着,走出了正史愿意收录的范畴。
$ ~) e/ v+ Y* w% F% D   : j/ ?! _; G9 U" V8 q
   游唱诗人的浪漫风情
6 R( L# m; }0 C$ i& o6 i( d+ l" K& y$ ?+ T2 j. ^6 f, ^
最初的游唱诗人都带有很浓厚的骑士狭义精神,他们主张对朋友忠诚,战争时勇敢,对值得崇拜的女人付出爱情。又由於十字军东征的关系,更增加他们期待了解遥远异地民俗风情的渴望。当时的骑士代表著中世纪人类为上帝全心奉献到崭新生活观念的桥梁。新的观念仍然承认上帝是人类希望的泉源,但另一方面却也主张欣赏世间大自然的绮丽,享受人和人之间情感的交流。 $ [: @+ t0 S% @, Z

5 b# p$ z# A8 O  z) p; {1 y由以前所流传下来的描写游唱诗人在城堡中表演的图画和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他们诗情画意的生活。他们总是拿著一只鲁特琴或抱琴伴奏著自己的歌唱。 % I/ B* c7 ]4 w% @- o4 v. E1 x

: P; x) m! s9 B0 Q, T在华格纳的歌剧「唐怀瑟」和「纽伦堡的名歌手」里的歌手竞技场景,便是让我们拥有深刻印象的画面。
3 I9 d& A+ y; ^8 M; t6 \( c2 Z
( g6 z5 O) _8 G+ Y: f. h6 h: E早期游唱诗人曾经歌唱过的城堡,现在都已不复存在,仅在一些河谷的小山丘留下浪漫的废墟遗迹。现在城堡里已不再有姑娘从窗户向外观看他梦中的骑士了。当时梦中的情景是:游唱诗人从城堡外面长满花卉的大道走过来(有时他是在蒙蒙细雨中骑马而来),护城河桥端的城门适时开启,游唱诗人在随员的陪伴下走进城堡,受到城内人们的热烈欢迎。晚间,游唱诗人已歌唱或弹奏乐器来娱乐城堡主人及其家人,和受邀请的近邻们。冬天下雪最浓的时候,游唱诗人往往会留在城堡里好几个星期甚至好几个月。作客期间,他会不断创作新歌曲以娱乐听众,他甚至会和从他乡而来的歌手较量技艺。由於游唱诗人不凡的歌唱技能常赢得城堡姑娘的芳心,後来两人便结婚,并将太太携回自己的城堡过著快乐幸福的日子。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使用道具 举报

黄昏的守望者

求索者

光之洗礼

塞斯 发表于 2007-4-19 13:44:30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贵族

贵族的身份是与生俱来的,但骑士身份是经过训练而得来的。如果说贵族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阶级,那么骑士则是属于贵族阶级里的一个「社团」。所有骑士都是贵族,而非所有贵族都是骑士。 8 y5 b6 `4 _5 v5 ?: v

8 R% m# B: q% X  b. u  一个贵族家庭里的男孩,在他大约七岁时,由他父亲寄托在领主或另一个贵族家庭,开始骑士教育。负责教育他的是堡垒女主人。这孩子的身份是「侍童」所受的训练是如何变成一位「绅士」。礼节,仪表,谈吐,态度等社会规矩都是他应学的项目。在宴会中或平时餐饮时,他甚至还做侍者的工作。 , T" i) P  w% B( l! w% C

! ~0 |5 K8 L$ P0 T$ Y+ s8 q  大概十四岁时,他进一步为「侍从」(squire),跟堡垒的男主人学习如何做一个军人。骑马,运用各种武器,战争技艺等是训练的要项。领主打仗或比武时,就是他实习的好机会。 - |* U8 d0 M- v! L, ^& R
9 a+ X% t0 u+ B7 ~7 Q3 Q) C
  但他也尽他侍从的各种任务:领主用饭,他在一旁侍候;领主打猎,他必追随左右;领主行军,他保管清理各种武器和座骑;领主不幸受伤,他必须赴前援救,但不必参加实际战斗。总之,从领主平时的指点和战时的实际观察,这位侍从学习骑士之道--做一个好骑士。 % @% w1 ]; r/ f, ?3 c9 |
! s& p+ r2 k# Y; M7 W' l
  经过十多年的训练,大约二十岁或二十一岁时,他从「侍从」,举行一种礼节称“Dubbing”,正式成为骑士。最初的礼节很简单,称“Accolade”(骑士授与典礼),就是由一位贵宾--普通是训练他的领主--以剑面轻按受礼者的后颈。后来由于教会的影响及社会经济的繁荣,礼节渐驱宗教化,场面也更铺张。 # Q7 o( j& @8 ?+ p% I: W

. ^" R4 B2 h" y' C. j+ o  在「授与礼」的前一晚,准骑士先沐浴,这不仅是指身体的清洁--沐浴在当时是件不太寻常的事,也象徵心灵的清洁;以后是在教堂里守夜祈祷。第二天,先参加弥撒,由神父祝圣配剑,准骑士宣誓忠于教会,保护弱者;然后穿上新甲胄,配上宝剑与马刺,上马急奔,以长枪投向系在柱上的盾牌,称“Quintain”,骑士授予礼乃全部告成。以上是一般的骑士晋升礼。在特殊情形下,因为侍从的出色表现,也有在战场上立刻被领主或国王晋封骑士的。但这是例外,不是常规。
: d' c- M; y" c% l
$ y1 M9 M9 D! w( {8 Z* w: W  行礼后,庆宴随之。这当然需要很多的钱。虽然附庸有义务以经继协助领主的儿子受封为骑士,这还是不够,有的甚至出卖土地以维持应有的排场。有的家庭贫困,不能大宴宾客,他们的子弟有一生为侍从而不能成为骑士的。总之,宁可不为骑士,而绝不可寒酸。
1 x9 f2 C8 [/ u$ O7 _& X" H* @. `) Q
   封建领主与附庸的权利义务
# z4 u( h# P7 ~4 t& z9 A) p/ q! H2 b: ~# B% l/ N, d
  附庸的权利: . E+ l1 ^7 L; t7 \$ p
; k( P% k$ G# j' r& c" e
  1、受领主保护之权:  领主有义务保护附庸的生命,声誉,家庭及财产等更不可计谋对附庸有损害之行为,否则附庸可提出抗议或中止附庸关系(当然,附庸要有战争的实力及准备)。 ! t: r' p  ]" k. J! }# ?

( t' y8 s, N" N2 u  2、陪审权:  附庸有违封建法律之嫌,有权要求由“同僚”组成的法庭审判, 领主单独不能处理。 ' L6 K% ?6 y; b# e

: X, Z5 M; _  n; D  附庸的义务:
" G9 P0 r! n+ \, ~. K/ n" K& M6 N4 z8 O2 `3 T
  1、军事服务:  附庸需亲自服役,除非过幼(15岁前)或过老(60岁后) 这种情况必须委托人代役。除个人服役外,须供给契约规定数目的骑士。服务的时限有“防卫战”跟“侵略战”两种。前者直到敌人被逐,后者则有时限。如十二世纪的法兰西为40天。超过时限,一切费用领主自行负担。而且,在许多地方还有地域限制。此外,有守卫领主堡垒之义务,一年约三十到四十天。 / @* q5 N4 w- z7 l# S9 J+ r
+ U. G( i) y8 |, C
  2、宫廷义务:  附庸有参加领主所召集的各种会议的义务。领主在实施某件有关整个采邑的事件时,必须先徵求附庸的意见;而附庸又必须提供意见。在封建制度里这是一个极重要的观念,因为就整个采邑而言,领主与附庸是“夥伴”,大家都有义务分担其责任。如领主及其子女的婚嫁,领主参加十字军等。此外,还有处理领主跟附庸或附庸间的纠纷,日后国王的朝廷,甚至于国会都是由宫廷义务演变而来的。即使领主不需附庸的意见,有时为了排场,附庸仍须应召参加典礼。附庸的多少可炫耀领主的威风。 3 D# [  s6 }. E0 G
- o( e9 `' A4 [' C( Q
  3、经济援助:  封建社会下,贵族并不纳税--只有平民才有纳税义务,但他们对领主必须供给某些经济上的援助。这些经济义务都有很详细的规定;在规定外,如无附庸同意,领主不能任意增添,这点对日后“宪政”的发展是极重要的。英国“大宪章”的产生即由于约翰王之增加赋税,未得贵族与教士的同意。经济援助大多是以军器,盔甲,马匹,粮食为主;到了十二世纪,则以金钱代替。 $ a: A" @0 W0 F9 d

( ~1 o' B1 C( w  经济援助有下列数种: . d, M$ x' z* w3 {
: z) @2 w9 {$ x, v: `; P
  协助费:  原则上,附庸对领主并无经济上的负担;可是,在某些特殊情形下,由于领主的开销太大,附庸必须输将相助,譬如, 8 r* s* V( X3 Q) Z; a- y. {

/ `5 W8 |. D% M9 U! A  a、领主的长女出嫁; 3 F  G9 v" D) @, [
  r& _& X0 x# K% ^+ }4 v
  b、领主的长子赐封骑士;
; ?: x' \( E0 J9 y% R7 q( Y7 h
# j, {7 x- Z; o2 B7 H  c、领主被俘,急须赎款;
. _5 e; {# a; S. L4 F& E- I8 s' D9 J2 G
  d、领主参加十字军 2 |) z) S) n' v* D# g

3 P2 ?9 s. R9 _3 B  除上述四种情况外,领主可以要求其它经济援助,但附庸可以拒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日后宪政的危机。 " I' Z) ?5 R4 C5 \; Z1 j
. k6 ~, k! T1 K9 L  x
  土地转移税:  在下面三种情形下,附庸应付这项土地税:
' O& N) K7 W3 w" {% w
1 R+ r" V4 q) w% D8 o, A6 ]  a、领主死亡,其采邑由其儿子继承,则所有附庸应给领主付税;
! o6 n8 L$ q$ N. W6 p$ e. x
7 @# Z! y, e7 _, R' }  b、附庸死亡,其子继承,新附庸应给新领主付税; 5 u' b; U0 Z- l" q% g9 Y

0 `, R$ @# j. T4 M' Z% g  c、附庸出卖土地,新地主应付税。
5 @% A( @5 [. G, d4 u5 ~+ a/ l
& _% ~  K1 N9 K+ w: |$ h  土地转让税的根据是:领主跟附庸的关系是个人的;由于土地的转让,旧关系中止,新关系重建;因此新附庸对旧领主,或旧附庸对新领主,必须重行“臣服礼”,重新宣誓效忠,重新献礼。至于领主所能要求的数目,并没有一定的规定,大约是封土一年的收入。
0 V8 }- M9 m& Z
* l& m% K9 O% F7 @# X  E. d  招待:  领主有权视察其附庸,并接受附庸的款待。无疑的,这对附庸是一次很大的负担。可是习惯逐渐限止领主视察的次数,居留日子的数目,扈从人数等。甚至连菜单和饲料都有明确的规定。后来许多封建义务以金钱来替代,招待义务就是最早的一项。   C( ^4 ~9 D! O# p2 g+ q3 D' i
2 h3 H% `, r( I
  领主的权利及义务:
2 F" u* x- V8 m5 ~# e" [2 c; }7 V! s. |# v3 r
  除了上述的权利义务外,领主尚有下列权利: $ n5 E( O1 X; t: a7 X% S6 z

( r6 ~( w% c: X9 F# e5 ~) ]- e  1、监护权:  在附庸未成年期间,领主为其法定监护人,负责其教育,处理其财产。除生活必须外,土地所得均归领主。附庸成年后,领主归还其采邑管理权,不得要求“采邑转让费”。 ; m+ B% z7 `1 \7 ~8 }. U
) `2 M8 K* L8 i4 f- ~* O
  2、婚姻权:  采邑继承人如为一女子,领主有权控制其婚姻,使不致嫁给领主的仇人。
0 [' w' D9 S9 K" Z( g0 M  e
/ [( `$ ]  N+ d# V  T3 u  3、没收采邑权:  如附庸严重违反封建契约,领主有权没收其采邑,但必须经过法律程序。习惯上,这种情形并不多,因为陪审附庸不会同意这项极端的惩罚,以免自己也陷入相同的困境。
2 H9 A! N4 }: _) K, {& B% S) f5 O
+ o+ v* n9 E( _- j  4、采邑收归权:  如附庸死亡而无继承人,其采邑归返领主。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使用道具 举报

黄昏的守望者

求索者

光之洗礼

塞斯 发表于 2007-4-19 13:44:58 |显示全部楼层

中世纪知识系列

中世纪背景资料~文化篇(哲学、文学和艺术)   S/ ]3 J6 A0 a' q
  
& M% |) d. u0 C在中世纪神学占统治地位,所以没有纯粹的哲学体系。当时人们研究神学的手段,为的是论证神学的正确性,只有经院哲学存在,以讨论圣经为目的的哲学,但是也加进了人的推理,排斥了绝对的服从和盲目的信仰,而在推导中所出现的不和谐情况,自然就产生了争论,即实际性问题。
& u- L7 p# w6 D: Q0 {3 r6 A3 ^( W4 L% f9 W. R, i& r
  当时哲学家们所争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哲学和理性以及信仰孰轻孰重,即应是信仰高于理性或是理性高于信仰,主张信仰者认为神学本身只能以信仰来认识,而上帝是不可认识的;主张理性的人认为只有通过理性论证,才能去进行信仰。其二则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神学者认为认识一切事物从唯一出发,先有概念才有个别,万事万物从一般到个别;理性者认为概念是归纳出来的象征,即从个别到一般。人们对人的认识也提出了不同于信仰的观念:开始出现了经验主义说法(白板说——就是认为人的理智象白板,一切均从后天经验得来)。
! h3 v$ t; @' D  E  \3 r! j" o. T/ k' k
  虽然当时的哲学是以论证神学的目的为出发点,但经院哲学的论证方法和信仰都突破了神学的范围,从人的本性出发开始认识宇宙,将人类理性提倡到最高度,成为了日后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 v- P" N( _; U9 t! W9 P* O- s4 w

1 E5 u5 J" M1 e8 D- Q3 j7 C% A2 D+ i
3 M. y5 Z) F- c: {. n5 l; s5 O
  中世纪的艺术,正如大多数人所知,是和宗教密切相关的。当时的艺术种类依附宗教而存在,表现精神和也宗教相通。最能够体现那一时期艺术的为教堂文化艺术;而中世纪的雕塑也大都为圣母、耶稣和使徒(天使),其表现形式对欧洲文化影响巨大,来源则大多是圣经故事。
. b: H) M; Q( ?
7 n+ z/ ]2 r  g. L6 Z  中世纪的教堂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罗马时期的建筑,注重防御能力,墙壁厚重,窗户小。教会采取此种式样,使得教堂显得结实、严肃,比如意大利的彼撒大教堂,德国的渥姆斯大教堂。当欧洲开始日趋安定之后,教堂开始出现了另一种风格,既感觉轻巧、明亮,大都以尖顶为主(包括窗户),开始突出其宗教神秘性,主要是通过窗户上的装饰:使用彩色镶嵌玻璃来反映,并在上面描绘圣经故事,造成神秘的光线气氛,比如鼎鼎大名的法国巴黎圣母院,就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还有英国的坎特伯雷大教堂等,都表现了时代的特色。$ B% W  l: a' \" V7 ~7 ]' ^
4 A: y, I4 q# I
  雕塑的特点则是程式化,很少能看到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和人们的喜怒哀乐,为了刻意追求永恒的宗教效果,人物表情严肃,肉体干枯,背后都刻画着光环。这些作品只要是受客户需要而创造的。; C% `. A3 K% V( L

7 K9 w. A) i: q4 E1 [9 a4 t( Y+ |% ]- r. C0 E& ~

- p- V! d; T# j1 c% e  而中世纪时期的文学,相对而言就形式活泼多样,每一时期的内容都有所改变。' F+ R  F3 A7 y( \* A$ p/ D2 G

) a! w* R- b' C, ]  在早期,是反映蛮族部落的故事,反映征战中的英雄人物。主要形式是英雄史诗。第一类是反映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有很强的传说性,大量充斥着宗教、迷信、巫术,而且人神不分,代表作品有《贝奥武普》,描写了英国人远祖在北欧时期的传说生活;第二类则是根据真实历史题材编写的,代表作有《罗兰之歌》,反映了查理曼时期法兰克人和阿拉伯人斗争时所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罗兰的故事。
, E9 C6 a9 `0 W( b0 _4 [& g/ R) W) B1 Q  h7 i
  到了中世纪制度的成熟期,骑士阶层开始在社会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反映骑士生活的文学也开始增多。这类文学主要歌颂上层贵族所尊重的观念:首先是歌颂骑士的爱情观,以便于歌唱的诗歌形式开始出现;而受到中世纪后期讨伐异教徒的影响,游吟诗人纷纷流落到意大利,成为了文艺复兴的先驱者。其次是描绘骑士对主人的效忠、勇敢之事,类似于早期的英雄史诗,如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虽然受到了教义主义的影响,但这类作品总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这种传说大多没有根据是虚构的,只是刻意去代表一种观念而已。
) B" g' V1 @. L7 s  M# t  X
; i8 \' N, X/ L, {. u  然后到了城市复兴时期,反映城市生活的文学形式也开始兴起,这类作品题材广,形式活泼,主要是描绘小市民的具体生活,现实性、娱乐性很强。代表作有《列那狐传奇》,用拟人化形式,将动物代表人来描写,其主角列那狐被定位为城市市民形象,也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于市民的一种看法:聪明、狡猾(不善良)、喜欢欺负弱小者。由此可看出当时市民地位以及社会对其的看法,更可以了解资产阶级前身的产生情况。
. o4 h6 ]9 t7 d# ~9 Y. J" y+ j; P

/ y# t; |1 j4 i* E中世纪知识系列之教会篇 6 [2 f6 ~9 |! e; F9 n
# o+ @/ ]. ?. m, @7 _  S
中世纪背景资料~教会篇
! }% U, p+ k+ Y! Y& ?, k: W' I1 q基督教及其本身的宗教观点,对中世纪影响甚大,也是对中世纪经济结构的总结。 5 T. H6 A/ b& k0 Q) S: F/ z4 r( Z9 I5 m7 v
正如同在前面所提到的骑士和贵族一样,中世纪的基督教也有一个明显演化进程:众所周知,早期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在罗马的后期终于得到国家的承认而开始发展,并成为罗马国教。在罗马分裂后,基督教也形成东、西两教,即西罗马的天主教和东罗马的东正教,而在中世纪起主要作用的是为天主教,但习惯上以基督教称之;在经历了蛮族大迁移后,日尔曼人的入侵并没有摧毁这一宗教,基督教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遗留了下来,并参照古希腊的学说开始演变,成为以后中世纪的意识形态,其包括范围比罗马时期更为广泛,将整个社会纳入了一个体系。
/ Q# y! P1 z8 b2 w& b" f# O
% c: Y/ J/ s) y+ ?) I/ x在一开始,基督教的地位在整个社会中地位低下,其时罗马王权已经灭亡,而日尔曼人有如同散沙,在不断投靠、依附了不同的新力量之后,最终定在法兰克王国,在《法兰克人史》中就有详细的关于教会和王国的接近过程,到克洛威时期基督教被正式接纳。事实上,法兰克王国也需要如此的一套道德理论体系来巩固它的政权,双方开始融合。在这一阶段中,教会仅仅是获得一个生存的机会,当时的教士均由国王任命,并听命与国王。
4 {, Y! `1 H$ [6 v; U3 v$ B  E
6 v$ N5 g3 S# M. w, T到了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时期,是西欧封建化过程进行完成期,也是教会的力量积蓄时期。因为法兰克王国追求统一,需要借助教会的力量。矮子丕平帮助教会建立了教皇国,查理曼大帝借教会之因讨伐异端,向外进行大量战争,教会成为了当时战争的借口。而同时,教会的力量也开始发展,主要表现于经济方面:得到了大量来自于国王所赏赐的土地,使教会从信仰、思想机构转变为一个拥有财富的组织,为其以后的强大奠定了经济的基础。
( J2 R# v) {$ ^! c# t
5 O# q% a, n9 l" ]. ?$ A公元九世纪以后,特别是十一~十三世纪是教会的鼎盛期,在各方面都有所表现:首先,教会开始论证教皇国的合法性,伪造“君士坦丁的赠礼”,确定了教皇国的神圣性,这一骗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为人所揭穿。其次,教会也开始形成了世俗的统治机构,也就是为人熟知的教阶制度:最高位者为教皇,主持梵蒂冈的内部事物;下来是红衣主教,在很长时期内教皇一直由红衣主教推举产生,红衣主教是教会的主要领导人;然后就是都主教、宗主教和大主教,他们都是大教区的领导人;最下曾的则是主教和神父,神父的权职范围是教堂,且不能主持圣礼。最后,教会开始编撰完整的神学和王权的理论体系,出现了著名的“双剑(双刃)理论”,即王权和神权都是由上帝授予教会的,然后再有教会赐予国王,教会成为了王权的中介者;并由此得出结论,王权可由教会收回,是教会在最强盛时期的理论。
' p" _# f6 h1 x/ i( Z! I! O$ d* X* l- x
由此,教皇的权利达到了顶峰,中欧封建化也是基督教传播之时,所以很快便传遍了全欧洲,也是基督教兴起的重要原因,使得整个欧洲基督教化,教会从此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在当时文化、经济和制度上都是中世纪的总代表:
1 s# ^- I: X+ k4 q( V
8 i9 E) D5 ]- H$ F& E政治上,所有的理论都是拥护等级制度而产生,将社会等级和三位一体理论相融合,祷告、打仗、劳动成为社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并演化整个社会成为有机一体:也就是僧侣等于眼睛,给人一指示道路,代表着意识形态;贵族为手臂,而民众则是人体的下身,谁也不能错位。同时还极力鼓吹武士精神,将教会信仰和武士观念合为一体,形成完善的结合,将骑士由世俗的支撑转变为教会的支撑力量。教会还维持封建制度,确立封建法律,教会为封建主当时的很多民事法内容皆来自于教会制定,教会本身也开始拥有了法庭,即宗教裁判所。
" n: a5 M( ?$ _
9 w% W* u: Z9 _. Y& Z. O经济上,教会为封建主的代表,主要体现在教会的本身拥有大量地产,一个修道院可拥有几千处庄园,同时教会还取得了向教徒的征税权,使得当时的钱币大量流向教会;而且修道院本身还经营着当时最基本的商业交易,成为当时市场、集市的管理者和开办者。在经济生活中,教会十分活跃,虽然这和它的理论有矛盾。教会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和钱财,也是最大的消费者:教堂的消费等是一个固定的消费团体,而且教会也参与商业活动。教会有借贷,以抵押借贷的方式进行;其本身还有商人队伍,即采办商人,专门负责为教会进行商业交易;又是市场的开办者和管理者,经常在交易时以“上帝的休战”为名来进行交易。
2 l* p1 E$ f" o* O. k# q) P6 x( g. x3 E
总而言之,教会是当时封建制度最大得益者,因而对封建制度也进行限制以保持自己的地位。 * V8 Q6 z! P. e4 f

% a9 I$ W0 }# R; I# N1 i: x8 s中世纪知识系列之骑士篇 * y& ^" _4 M- j* c

1 m; `$ {3 I% W5 f, Y2 n: T中世纪背景资料~骑士篇
  k+ L! G; l: c: f& c1 `中世纪的骑士,尤其是日尔曼骑士是一个非常发达的阶层。
7 |$ D$ D2 l7 w+ z' r2 V起初,骑士是由骑兵发展而来,而其先决条件就是只有骑兵取代步兵,骑士阶层才能兴起。第一次使骑兵们大显身手的无疑是日尔曼击败东罗马之战,这一役,令骑兵确立了优势。但是骑士并不等于绝对意义上的骑兵,骑士其实是西欧把军事力量纳入封建体制的产物。一开始,因为有大量的自由民存在,因而实行了自由人服义务兵役的制度。但是随着土地的兼并,大地产制导致了自由民数量大减,使得义务兵役难以实行,能被征入伍的人范围日益狭窄,而且自由民也无力负担军事装备,于是骑士开始成为领主的特权。 2 ?8 t) @) A* b+ Y+ n

+ h) i" m* e) _, e为了保证相当数量的兵源,当时的上层采取了一些措施,即把兵役与经济来源结合在一起,也就是以后中世纪普遍的采邑制,这个制度始于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时期。兵役从义务制转变为采邑制,于是封建领主的军队成了国家军队的基础。这种制度具有稳定性和牢固性,使骑兵从分散的状态转化为一个骑士阶层,即形成了骑士等于骑兵加土地所有制的组成。 , O1 I3 d- `% w  ]& s5 u- T4 E

- o$ S! X- A7 L' C2 [. b, k骑士在当时的主要职责是军人,而军人形象极受社会尊敬,因为军事活动频繁是中世纪特征,在人们观念中,战争属于正常的社会生活状态。在经济领域中,骑士是封建体制组成部分,效忠于领主,并通过宣誓等仪式来加强这种纽带关系。而在社会阶层方面,贵族可以是作战的骑士,但骑士并不一定是贵族。骑士主要职责是作战,而不具备贵族所具有的司法权和一些世袭权,而是“贵族的随从”,处于贵族、农民之间的中间阶层。
6 Q7 T. o* Q& A6 u9 `1 t+ H6 n- _" B0 q' ~
12~13世纪之后的和平时期,骑士军事只能开始削弱,在经济、政治领域提高地位,逐渐与贵族融合。那个时候骑士的培养已经必须从出生开始,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程:出生时便由父亲监督实行洗礼,从小由乳母养到7岁,不可和家人同住。7岁后,真正走上骑士的道路。离开住处到一个高于自己家庭地位的贵族家族,开始学习成为骑士的必备知识,如养猎鹰、各种宗教知识和礼仪。14岁起担任贵族的贴身随从,为礼仪性质,可从中学到很多经验知识,直到21岁长大成人。 4 G& ?2 W  T# }. Q3 Q5 z

4 z. a  f, s2 }" H; g( F2 S21岁时,必须经过一种特殊的仪式,才能脱离领主家庭成为自主独立的骑士。仪式很隆重,这种授封礼被认为是过去成年礼的延续或变形:在第一天中要进行沐浴和祈祷两个仪式,为的是净化肉体和灵魂。第二天正式授封:接受战马,并举行象征性的比赛,成为骑士的外在标志。
1 Z# p1 e0 c' U所以,当时的骑士具有固定的特点,并有专门的称呼为“兵”。 4 K! u: ]0 @" O0 x* O* p5 ?% K

4 l: d' n8 Y4 }; B2 u , s1 k" s0 z' y
* @6 C1 n' F1 R* h, [8 S# C; c
中世纪骑士和教会的关系是中世纪骑士的一大特征,也是野蛮和理论的相结合。 / X5 t1 H. m+ \; x0 d
) F* j. E$ ?% r" e, m& [' ~4 Y
最初这双方是对立的,因为骑士代表摧毁的一方,而基督教代表被摧毁的罗马帝国;骑士十分尚武,以掠夺为特征,且掠夺目标常常直指教堂。双方在理论、实际上都冲突,基督教崇尚和平,骑士则以战争为乐。 * ?& r( a  L: a+ z. F  I6 L' R
; f$ |6 C2 u% v; z5 @/ E
导致两者的结合主要是有以下两个因素:第一,源于教会的世俗化。因为得到了大量土地,使得教会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当时的一个小教会都可以拥有为数1000多个的庄园。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利益,教会开始涉足世俗事物,从对国王的依附到对国王的支配,也使骑士保护的对象发生了转移,骑士作为基督徒,不能侵犯教会,教会从与骑士对立的机构变为被骑士保护的机构。第二点,则是骑士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因为进入教会是当时贵族后代获得社会地位的方法,所以骑士们从小就接受宗教教育,遵从上帝的教导来选择合适的行为,从小培养对上帝的信仰;另外,骑士在战争时战途凶险,遇到困难就往往祈求上帝的保佑;还有一部分骑士因为战争太过残酷而转向修道,另一部分大难不死的骑士则因为需要精神上的安慰,而绝对的信仰基督教。
+ _5 V( ?1 N2 @% R- O' t, o; M
) ]/ ~# F& X& Z9 u+ x7 w因此,很多教会的行为准则成为了骑士的准则,骑士成为了上帝的战士。当时骑士的准则主要为以下几点:做一个虔诚的基督徒。12~13世纪后,虔诚成为首要准则,信仰基督教既是品质,也是资格,对骑士有了规定和约束。骑士的装备也代表着教义,剑是十字教的象征,盾代表着保护教会的职责,双刃剑则代表了正义的一面和杀敌。而且信仰上帝,骑士也必须有实际行动,为祈祷和忏悔罪行。必须成为保护教会的卫士,世俗国家是上帝在人间的房间,国王是房间的代表,骑士保护国王既为保护上帝,从而转化为保护教会的职责。 - _7 e/ F1 y. S1 _" u

" S5 c# R) ^$ { / }# r4 V& D: O! `" }+ o, j: i" |: \
* T; d  A8 n7 S' B; Q
中世纪骑士的爱情观也有其独特之处,与现代人的观念并不相容,可说是独树一帜。 & C$ k0 v2 S* P' J/ A

8 x+ p! s( B: _当时的婚姻以财产为基础,骑士们追求爱情,但对象都是贵妇人,且不以结婚为目的,这种观念成为中世纪后期宣扬的主题,吟游诗人用诗歌在各地歌唱,对以后的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这种爱情观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0 u0 K. ]" A: }. Q1 Y

" O& w0 D" G7 Z和平时期骑士军事只能减弱,开始依附贵族宫廷而生活,讲究礼仪、风度而非武力。特别是十字军东征后,男子大都外出打仗,世俗事物落在妇女的身上,能力和地位均有提高。女主人在宫廷中经常担任重要的角色,其地位崇高,成为前来依附的武士所崇拜的对象。而且骑士从小在贵族家庭中长大,很多的教育是由女主人安排,两者无形中构成一种母亲式的崇拜。这也是对当时无爱情婚姻的补充,骑士为利益而结婚,为了满足精神的需要,在正常婚姻之外寻找精神的依托,自己所崇拜的女主人自然成为他们追逐的对象。这种爱情有很多不同于其他时代的观念:其中包含着效忠观念,但并不追求平等;且不以婚姻为目的,历经艰难也无所谓;这也是道德提升的机会,封建附庸关系在爱情方面的体现为服从。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贵妇人是那个时期女性的典型,原本粗鲁的骑士如得其垂青,可变得有修养,符合作为上层人的规范,也是和平时期的要求。
. H7 x  F, N" U0 K6 d6 h" W' }8 p5 y& l$ ]2 n( l
: ?; W/ _! i; d2 v
中世纪知识系列之贵族篇
* ]) g3 c+ T9 w2 I& ^
7 j- u! D4 |$ p6 i: [0 x中世纪背景资料~贵族篇
/ t7 P+ m/ e  f2 c9 y中世纪为一个典型的贵族统治时期,贵族是维持统治的阶级结构,无论是否长官都有统治权,且成分复杂,并随早、中、晚期不断变化。 - q  n( k# g1 E4 D1 d
早期人们不注重谱系,因为是个民族与罗马的混容时期,是重视现有势力和土地;中期,社会基本定型,人们开始注重谱系,强调封号,看重出身,贵族集团也于此时形成,成为一个封闭的团体;到晚期,因为商品经济发达和社会上成分的流动增加,也开始有下层人加入贵族行列,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有封号而无土地的破落贵族。
3 R+ K5 l1 T/ H( O4 m+ g* ?4 n6 {( h9 \
关于贵族的起源,现在的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来自于学者布洛克,他认为中世纪分为两期。第一期(第十一、十二世纪之前)为无贵族时期,罗马的原贵族随着帝国消亡而消失,而蛮方贵族没有形成;第二期(十二世纪之后)才开始出现贵族,其典型特征为骑士阶层开始正式出现,即骑士等于贵族。但后来的学者通过考察,对以上说法不认同。日尔曼大举入侵后,罗马贵族没有真正消亡,与后来蛮邦上层结合为一体,中世纪前期就已经有贵族,到了后期贵族和骑士有所融合,但两者之间也有区别,直到和平时期,骑士的军事功能削弱和,两者才合为一体。
! t4 L4 Q' I( E4 a" S
0 ?. d! V' ~0 N% q) C' P4 K6 U十二、十三世纪后,随着贵族和骑士融合,开始形成明确的贵族之间等级,要成为贵族必须成为骑士,等级性和集团性明显。骑士必须是骑士的后裔,这种差距和其他阶层的集团拉大,使得贵族具有了明显的封闭性,且贵族内部也分出了不同的登记,表现出不同的权势: 0 p! O3 e+ R. ^' R

9 }+ W; P0 ]' T$ m  a3 `4 x: `& K  n) b公爵,此称号授予部落首领,为一地的统治者,仍有政治、经济、法律和权利,这些人行为往往决定很多人的命运,他们仅为名义上的归附。
( ], @7 Y' r$ X7 K
! Z  b4 e6 }* p3 t" b4 P侯爵,大都为边防长官,是由国家派为边境地区的长官负责数郡的统治,这些人大都出身于当地的大家族,为半独立力量,可任命当地官员。
9 `3 v% M7 P& C6 Q+ ^% C6 ^( M- B# u# P" B/ m4 U$ }& n" z
伯爵,是地方的行政长官,如郡首,由国王任命,时间长久后也成为半独立状态。公爵的委任者也称伯爵,其权利甚大,尤其代表公爵时,常常由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成为统治者,如在英国建立安茹王朝的安茹伯爵,以及法国的香槟伯爵等。
; b4 k/ o4 N  y0 n; m
7 y" w, J; w, w& g1 n3 m  c以上三种贵族为高等贵族,均拥有大量的领土,能实行独立或者半独立的统治。
. Z; F5 l& E% i  `, e: `
/ p2 j7 @. @! D$ p5 t子爵,起初为高级贵族的侍从或是助手,带其处理事物和司法案件。高级贵族不在场是可独立行使其权利,到后来开始建造城堡,形成小统治中心。 2 I, q) h+ v' S% H7 p" U
/ b7 W# G2 I+ P7 _+ e
男爵,大都与军队相连,以服军役为条件从国王那里领取土地奉养土地的骑士首领,一位男爵最少拥有40~50个骑士领(一个骑士领是指供养一个骑士所需的土地面积)。% A& V6 K* O  m! z1 a
贵族的特征也反映在其它各个社会生活方面。 ) l% J. `4 _# ?! R2 k5 I

% ?$ M) D7 M0 e# u衣食住行方面:衣服的颜色、款式均以法律规定,非贵族者不得穿金戴银,不能穿丝绒、毛皮衣服。农民只能穿黑、灰两色,贵族可以追求华美,是当时服装改革的推动者;但当时的服装上仍然有不少缺陷,如无衬衣、睡衣,且男女衣服样式区别不大。在饮食上,有限制和经济实力两种区别。如野味:孔雀、鹿肉、天鹅属于限制方面;而因为野味气味大,当时的储藏技术的落后,令得从东方而来的长途运输香料可与黄金等值,成为当时贵族的专利。在居住方面,中世纪贵族为土地贵族,他们衣服土地而生,在庄园中心地带有贵族的住宅,但主人不会长住;另一处则为代表权势之地的城堡,起初是皇家特权,一般建立在山上,是易守难攻之地,一防卫性为主且代表权势,不追求舒适,内部潮湿、阴暗;城堡的作用众多,不仅是贵族家族的居住地和社交场所,也是在战乱时周围居民的避难场所。 6 K) z& _7 p) t" C# q5 Z& Y
; c2 z% S* G/ m) [& T+ c0 z7 M3 S
婚姻家庭状况:中世纪贵族的婚姻为政治婚姻,贵族结婚的目的是为了延续后代和加强贵族家族之间的联系。一桩婚姻可结成联盟,化解矛盾。所以贵族长子更多考虑政治方面的因素,而无继承权的次子则考虑经济利益,所以当时追求寡妇就成为了一种习俗。因为中世纪无自由恋爱,婚姻都由父母、家族安排,所以虽然那个时候的妇女地位较低,但是贵妇人却是例外。她们都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而言是贤妻良母,担负相夫教子,料理家族事物的责任;另一方面又是罗曼蒂克的典型,成为骑士所追逐的对象和崇拜理想;她们所带表的是纯洁、高贵和爱情的理想。当时的贵族家庭是一个意义上扩大的家庭,包括仆人、佣人和依附者,即穷亲戚、寄养者和骑士等,如果一个人可以住入贵族家中满一年零一天,就可成为此家庭中正式成员,因而贵族城堡中事物繁多。当时的家庭是以父权制为中心,但当时的寄养制,使得子女和亲生父母的感情很淡薄。. w1 A/ t5 S) s8 j. |+ h- C' C

' f% [+ L9 m8 z# d$ D贵族在中世纪社会中属于上层,所以各个方面都有特征,比如贵族只与贵族联系,生活习俗固定、联系固定,在封闭集团内大家共有贵族意识,并通过外部法令使其确立,使阶层固定,与其他阶层形成明显的界限。
1 [& l+ e* d/ I
7 `4 p. m, l5 z) |到了中世纪的中期,贵族集团的意识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 x: e/ p6 ~  C5 j7 l, `2 A4 T( Y; O

! R: @2 @7 {7 {9 @首先,贵族有意识的和自由人划分界限。成为贵族不仅仅是财产上的要求,还必须经过授封仪式,越来越严格,使得贵族只能在贵族儿女身上产生,且授封只有国王才能进行,成为贵族的条件变得日益苛刻。 ) r9 d! b& S) i

9 \# b& w6 P1 L" s其次,贵族开始更加注重谱系,其中不能有模糊之处。贵族还开始采用族徽,这一标志的起源和战争有关,当时交战的双方习惯以一特殊标记来分清敌我,后来就渐渐演变为贵族之徽。
, k) I1 l# r% G6 h' @) g/ H. E
/ l& I$ Y* i" Y: @然后,作为贵族在职业上也和其他人有严格区别,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大都与战争相联系。当时的社会一般把工作类型分为作战者、祈祷者(教会)和劳动者(农民),作战是骑士、贵族的特权也是地位的象征。 " N: h5 x% ^# Y. ~# X- z

/ L) c8 s+ A6 I" E5 F最后,贵族的生活方式、观念都和其他阶层有所不同,他们崇尚忠诚、浪漫、风度。其荣誉不受玷污。
8 u# i; U; S% Q3 Q
1 ?+ v" g+ V8 M5 K1 H" I贵族本身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但是其中也有流动,尤其是到了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和社会上成分流动的增加,中世纪晚期也开始有下曾人加入这一行列。他们有的通过婚姻方式,因为贵族集团内部男女比例失调,出现低等家族和贵族的联姻;有的是因为在皇室和贵族中服役,表现出色而受封贵族称号;还有的是经济富有者凭借经济实力而上升为贵族。同时,也出现了无土地、破落的贵族,族徽成为贫穷的象征。
7 j6 q' N$ X% |( k- n* R+ ]
4 {) a! j8 K: i; C8 @5 E: h* X- Q) M2 B# d6 ]
中世纪知识系列之修道院篇
- H& X. N6 t2 J$ M+ c
. \3 F# P% B4 Y0 J6 c7 x- e% P0 ?中世纪背景资料~修道院篇 % q3 |9 ^, Q: L* d( q
在中世纪,与教会同为宗教代表的机构,自然不能不提及修道院。 1 I! K5 G" @5 y/ `5 C! J
修士最初是为了反对基督教会而产生的人(出现与罗马接纳教会之后),是一个反教会的机构,认为教会的世俗化违背教义,人应该追求来世生活和精神上的拯救。他们坚持原始基督教义,以独修方式出现代表了个人的意愿,生活简朴、孤独,最早在埃及出现,后来发展到叙利亚等地。为了约束这些人,将其发展为共同的修道活动,于是最初的修道院开始建成。当时没有任何严格的规定,这种方式随着罗马灭亡而传至欧洲西部。起初并不受官方和教会的支持,但是随着它的扩张,人数的增多,开始有人主张将修道院组织起来,教会也看中重它的功能并希望能将其与自己联系起来。同时,修道院内部也开始出现一批人,认为不能与社会脱离,应该将修道院建于城市或热闹地区的周围,并开始订立严格的规则、院规和信条等,犹以圣本尼迪修道院为蓝本。
$ V) i2 z( O, H2 p* e) O9 P* c. B3 T; O( s6 C2 E
而且这时修道士的来源大都为富家子弟,自此修道院开始和教会接近,双方的目的达成一致。教会也开始利用修道士的思想内容去对抗异教徒,修道院成为与异教徒争夺地盘的机构,后正式被纳入教会分支,使两者形成了结合。. z! ]6 S- E/ F! K6 i8 S5 k

0 v. T- L: h1 g6 n& N7 @0 E1 z8 [ 0 u* F" X6 q# V; u
; S2 j2 Q0 ~7 O( K9 C3 [
按照修道院建立的方式、信仰的不同,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 r  l$ \; x9 w" x2 I/ u" Q% K& [9 _1 \8 E0 [$ `* z( [: a5 A
第一,是重视劳动生产的修道院。与教会不同,修道院有自己的生产来维持其日常开销。代表是克吕尼修道院与西多会修道院。他们将劳动本身看作天职,养活自己也是修行的手段之一;尤其在西欧土地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这类修道士开垦了大量的荒地。
8 L' ?- V$ e* K/ x) c. ^9 `
- [: U5 O5 T3 a3 m第二,是重视军事活动的修道院。这类大都是配合十字军东征而建立的。为了控制那些被征服人们的意识形态而组成,代表就有法国大名鼎鼎的圣殿骑士团,意大利圣约翰医护骑士团。他们开始时只是建设医院,后经过教皇的批准,有大量骑士和没落贵族参加,主要目的也从修道、救人转变为抢劫和镇压人民,并开始大量掠夺钱财,成为中世纪富裕的军事集团。同时还有为了镇压欧洲大陆内部的异端基督徒,而成立了讨伐的军队,以修会名义出现,比如圣方济各团体。3 X3 W: c% x% V( s. f+ r3 P( W
9 m! C4 @8 p; R$ m9 r- v$ i
第三,是重视传教的团体。这种类型的出现要比前两种晚,是配合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的出现而建立,为的是对抗宗教改革,将宗教传至海外。其主要代表有耶稣会,圣言会,圣母圣心会等。下面就主要介绍一下其中的耶稣会:它的创始人是罗耀拉,这个团体对修士成员的要求十分严格,并做了详细的规定。修士一般要经历12~19年的学习才能外出传教:除学院是2年,文学院2年,哲学院3年,中学执教2年,神学4年,学习期间无任何娱乐活动并实行半军事花管理,对传播、推广基督教起了巨大的作用。
- B( K* E2 h7 J' T4 l+ i3 p$ E, r. @4 p: D2 a% Z0 g- r/ M" e  z

* W- h7 [, w( F1 \0 ]中世纪知识系列之国王的地位
" X/ R5 O" @3 }/ a  n. m/ f+ B& A# W
国王的地位
' v; h2 r  I- @" f3 R! c' ]4 x中世纪王权经常产生变化,尤其是在中世纪后期,特别明显。中世纪时期王权统一的概念是在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之前,那时也可以看出比较统一的特点;而在这个时代之后,因为各自国家和民族的地理概念形成,彼此走上各自发展的道路,到了末期,王权又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逐渐走入衰弱期。 8 ]) \* a+ A8 v  t( V
关于国王由来一说,其普遍原则是神授与民选的结合促成,两者缺一不可。这与日尔曼民族的原始观念有关,他们认为国王是具有神性的,所以才能在世间行使他的权利,因而能够站无不胜,这种神性是整个王室家族共有的,所以此家族中成员都有成为国王的资格。但这一神性一定要经过人民民选才能证明其神性,总的看来中世纪国王均如此产生,克洛威就是在公民大会中被选出,而其祖先就是半人半神的墨洛克。后来加洛林王朝取代克洛威王朝,为了证明其合法,所以和教皇结交,由教皇授予这一职位成为合法国王;同时教皇也从中得到好处,形成了以后的教皇国。这一习俗是从日尔曼人沿袭而来,基督教则进一步加强了这一习俗。* Y2 ]  p1 m1 p

, y& ~. ]+ t" s/ D, h  O这一方面表现在理论上,基督教早期的神学家就已有对于王权的论述:即国王是神,也是上帝在世间的代表,教会的代表者,所以具有神性;同时为了确保国王的神性,教会为此加入了一系列的登基大典,最主要的就是涂油礼(原古希伯来人仪式),多以橄榄油为香料,仅国王能够使用。一般而言登基仪式有四项内容:选举,宣誓,涂油和加冕。
1 t/ t# X/ ~( J% k( h. j7 `" @! J  ]! k
国王的选举范围狭窄,国王选出后对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进行宣誓,结束后还需进行宗教仪式中的圣餐礼,加入很强的宗教意味。在教堂中加冕,说明他与神的关联。其复杂的过程既表明国王神性,也表达了人民对他的信仰:不仅是国王,还是具有神奇功效的人物;但也有不合解释之时:神授自上而下,民选由下而上,矛盾总会产生;此时就会出现两个国王共治的局面,这也是导致中世纪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法兰克王国的分裂就是因为三子共治而出现的。
- i* u: t0 \% G: J' E- N, I* Q" g* M5 J
国王因为了解自己无神性,所以需要一定的实力作为王权统治基础:在这当中,经济基础最为重要。每个国家的国王都掌握了一块中心地区,为国王提供了持久的经济基础和保障,国王军队也能从中得到补给,也因此这块中心地区往往就成为了王国的首都。此外,国王还拥有很多的动产和不动产,为其经济基础的一部分。除了领地外,抢劫和纳贡是国王主要经济来源。同时,国王的经济基础也靠社会关系。国王作为一个贵族,在统治中形成集体力量,并通过联姻来加强统治,使自己的领土增大;所以妇女在当时政治生活中起很大作用,婚姻的失败往往意味着一场战争,会引起全欧洲的混乱;平民结婚则是出于经济利益。这些社会力量可加强社会统治,但共治共享观念会引起灾难,父子兄弟之间常为对手,且王权形式管理上也不完全,因为理论上全国土地都为国王所拥有,而实际上是由贵族等自治。当时还有司膳、司宫、司厩、总管等官职,其作用都是为了管理国王的领地,而非全国土地。直到中世纪后期,土地才逐渐演变为由官吏管理,可见当时并非独裁同志,而是共治、民选并存的状态。0 Q5 \$ M. U0 C0 D  l/ s. z- s
9 l5 v% _2 j) ~" e- z: M; B
 # @7 ]2 o* V6 v& O- Y& w, M
2 g* {& j' u3 P9 F# K7 L
而王权与教权关系也成为了中世纪的主要线索。
( `, f$ w. ^$ ?7 ^0 P) B0 d
: C  }0 i$ B1 g" _) n# p早期教权辅佐王权,因为一开始教会没有地位,需要依附王权而生,所以极力宣扬国王的神圣性;中期以后,随着教会的势力增强,而地产什一税使得教会的经济实力加强,其宗教思想有是各国在割据时的统一标志,于是开始了和国王争权时期。教会的克里尼改革运动,就提出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口号,宣称王权既由教权授予,也能由教会收回,开启了中世纪后期的教权、王权之争。
# c/ A! C. D: a, ?$ X4 @6 [9 B% v
5 y3 o. ], l- H5 x% l% p中世纪教权既扶助了王权,同时也限制了王权,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两点:第一,王权在理论上与实际上有所差距,理论上至高无上又有神圣性,而且是法律的制定者;但实际上王权是虚弱的,当时的分散割据和教会限制都影响了王权。第二,封建与王权并不对立,君权至上仍是封建统治的观念,国王奠定了统治基础即封建制,在封建关系中王国仍有许多特权,比如外交事务只能由国王出面,司法是国王的最高权威,故能在四分五裂时期保证了国王的统治。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使用道具 举报

黄昏的守望者

求索者

光之洗礼

塞斯 发表于 2007-4-19 13:48:08 |显示全部楼层

中世纪的武器和防具

第一节 刀剑篇 ; N) a" _8 C: N! a7 q% G+ x
  剑者,人所带兵也。* S" P. e9 u9 _& A: M: f" x) X

1 B2 X4 t( a! A1 j; L: _9 \! R  中世纪的欧洲,剑是力量的象征,或者王权的代表。骑士的配剑是骑士精神的化身,被赋予神圣的性质和独立的生命。如矮子丕平到查里曼的法国国王明文规定:"骑士如被俘,不得用自己的剑当赎金。""哪怕失去人身自由,不能放弃自己的剑。"罗兰在战死之前所作的,就是将配剑在石块上猛砸,不让落进异教徒手中。
; h8 v$ M5 B: v! n: K' w( o4 N) g  从苏美尔发现青铜的秘密,到温泉关的三百壮士,以及罗马帝国装备的还是青铜武器居多。后来实战中使用过的剑多为手工打制的铁剑,也有少数钢制的,但冶炼质量多半不过关。武侠书中什么百炼精钢剑是满口胡柴。常见的剑有下列的种类: , }$ Y) }* @; l7 p( T/ n

/ {! k) s1 u2 A! F5 G  罗马式短剑:这种武器的出现与罗马军队的作战思想有关。首先是远距离投掷标枪,近距离接敌时用一人高的盾牌防护全身,排的又是摩肩接踵的密集阵,个人没有很大的回旋余地。故而使用的剑很短,主要用于刺击而不是砍削。青铜浇铸,长度一般在30-40公分,格斗时尽量刺入对手的要害部位,心脏或腹部(《角斗士》拍的极为真实)。
4 z: v2 n- a! \! z- b7 g8 R; \
# G. X4 J$ S  ?% ]- \8 v4 t/ q  英格兰宽刃剑:奇幻小说中最常见的兵器,实际上,亦是中世纪欧洲军队最普遍的装备。长3英尺左右,单手挥动。剑有两刃,一击不中,不用翻腕即可回击。十字形把手多为铁或黄铜所制,剑柄末端常有一圆球,非为装饰。注铅,以维持用力砍劈时手腕的平衡。自罗马帝国湮没后,这种兵器广泛的出现在各个战场上,从百年战争到红白玫瑰,从《勇敢的心》到《十字军骑士》。直到14世纪,锁子甲取代简易的皮甲,沉重的宽刃剑逐渐失去用武之地,退出历史舞台。
& k$ q( b5 q& U/ h
1 E2 G- [8 d4 F" V  弯刀/马刀:可视作弯曲的单刃剑,长3英尺左右。在高速奔驰的坐骑上,割削对手的颈部是最常见的用法。弯曲的锋刃更容易加工,由于在马上交错只有一瞬,所以只要一侧开锋。刀柄早时也是十字,其后为了保护推刺时的手腕,刀柄被铸成篮状或杯状。摩尔人与阿拉伯的骑兵最多使用,看过《铳梦》的朋友对凯莉的大马士革刃一定印象很深,被誉为其时兵刃中最锋利者,主要为十字军所用。大马士革钢刀锋利、不锈、韧性极好,可弯至直角。其冶炼的秘诀是加入铝使晶体更小,不易折断。以及在煅打中反复淬炼,大英博物馆中一柄1990年出土的大马士革刃上有15道细微的折痕,虽埋藏数个世纪仍光亮如镜,一如出炉时的冷艳。
; a, Z7 Y0 ]9 d, r  H0 ?5 `2 d( k( M: g
  短刀:小号的弯刀,长约7-10公分。主要用于近距离贴身格斗,故剑柄用黄铜打成杯状。为海盗所用,伟大的时代!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后式微,沦为装饰。
1 q/ _6 n8 Z6 m$ c# _2 R% P' W
0 ~- T! b  u+ r2 m2 T: m8 v! o  长剑:宽刃剑的细长版,但仅有一侧锋刃!没有大规模用于实战的纪录,多为男士装饰,或用于决斗。手柄篮状保护手腕不收割伤,可同时与多个对手作战。西班牙人是用此兵器之高手,绕着圈子快速出剑挑刺,煞是美观悦目,详见《佐罗》。 : D2 \4 b) p7 o& [
& F8 O2 E, O3 q$ r  Q; t
  刺剑:形状像今天比赛用的花剑,最早出现时并不是武器。而是为了检验铠甲的质量,用剑在上戳刺看能否贯穿,因而得名。后亦成为装饰品,或者决斗。盖长剑上修饰过多分量过重,故而刺剑成了欧洲剑客的标志。出剑更快,但杀伤力极小,避开要害,别的部位被恶狠狠捅个透明窟窿亦无碍。使用典范,参见《三个火枪手》。 . z) }5 z$ {. ]6 J6 ]3 ~& y

1 M9 N) r! X) N7 v# ~4 y3 ^  花剑:最后一种欧洲剑,四两拨千斤。碗形的护手可以卸开重武器的攻击,其杀伤力在于良好的弹性。今天仅用于击剑运动,在黑火药刚在欧洲出现时曾经作为火枪兵的防身武器,但没有实战交手的经历。 9 m8 \) q) H, w# _6 u! f2 ]0 f: N

& d' j5 b8 V1 |  双刃大砍刀:苏格兰人用的双手兵器,长达1.2-1.5米,锋刃蜷曲。凯文·科斯特纳主演的《罗宾汉》中有这么猛大一把,由那位摩尔老爹使用。端的是厉害非常,最适合独自冲进大群敌人中左劈右斩。在下一直不解为什么要开两刃,历史上仅为苏格兰的高地民族使用。作为身份级别的象征,只有部落首领方可使用,代代相传。 4 _/ N; j* }$ C& ^  f
8 A3 C- V$ c8 s* n% F2 q
  匕首:加长的小刀,近距离混战时专抹对手的脖子,有多种形状和别称,目的相同。最特别的当属14世纪英军装备的一种称为Misericord,长度两掌,弹性好。可以轻易的插进胸甲的接缝中,刺进心脏就结果一名骑兵。阿金库尔战役这种武器解决了大量重骑兵,现仅见于博物馆中。
: A; [; F6 \3 ?+ H2 S
; g8 J1 a7 q: `0 J7 O( A3 h  太刀:日本武士的招牌。微弯的刀刃长度米许,材质是高碳钢,硬度高但脆。刀面经过抛光,常看到武士有事没事拿着白绢在拂拭,长刀如雪,实则乃其含碳量高,不擦若受潮会变黑。冶炼时淬炼30次以上,截面中的晶层多达百万。最后一次经火时以粘土包裹以便减缓刀的冷却速度,这样的锋刃极硬,刀背更具弹性与韧性。太刀是刀剑铸造的顶峰之作,欧洲未有同样锋利者。
1 p( ]  M: S) H$ x% C* D
  ^0 W* N9 E8 f( N  腰刀:与太刀成一对,长度略减,约为70-80公分。材质相同,常用于宗教礼仪,比方剖腹……
( c( _' \& z( Y" z6 R" v% z9 y+ J! ]5 I
! S* S1 n- S4 I7 ~( S# L- K4 Z5 Q5 Z) Z* V" x- W; J3 L  y) |; w
--------------------------------------------------------------------------------
' G" W, J# a6 w% W2 ~$ e" c, X' w5 c1 I$ A  r! h

" Z! C, j8 \1 n第二节 弓弩篇
/ n( \' L/ \- Y8 p8 z: p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5 p" i; h; C7 P3 z% L

4 Q( k. b- J9 j0 A$ I9 C  弓者,揉木而弦之以发矢。最简单的曲射武器,常用于射程较短,精度要求高的场合。弓非到用时,不可轻开,否则弓弦会失去张力。一般也不能遇水,下雨天要将弦取下。合成弓除外,水会使得弓体易折,弓弦变松。对于身披铠甲的对手而言,弓箭构不成大的威胁,除非长弓或十字弓。平时弓箭只是用于射猎,战时常由为数众多的弓箭手齐射方能成为战斗力。克雷西战役后有个名词被广泛的使用,"冰雹般的箭雨"(Hail ; e4 Q3 K: ]4 r, Q. a
of arrows)。弓箭手通常身着轻装,没有盾,但有简易的自卫武器,如匕首或者短剑。弓箭手常列成横队,阵地前埋设木桩,用以阻止骑兵的突击。当箭射完,他们就撤退。弓常有以下几种:
2 C% A9 M0 Q" y; y3 Z. N
" u; Q8 {. F. z; n. w  X  普通弓:侵彻力与射程一般的弓,最常被使用。射程常在50-80米左右,弓体用紫杉木或岑木弯曲烘制。轻装的弓箭手较多使用这种弓,因为成本低廉。射箭时朝天开火,等箭自然落下。因为正面多有盾牌的防护,从天而降的箭雨不易躲过,且落体中增加了速度。箭保存在箭壶中,战斗后捡回。每壶弓箭通常是12支,一般的战斗齐射3、4轮后骑步就开始突击,基本不会有箭射完这种情况出现。
  _  F7 c0 O- ~8 D7 B% v! U) L* E% M, o2 I5 c( ^# j/ l
  长弓:用的同样是紫杉木或者岑木,但弓体常达1.8-2.2米。使用者要求相当的身高,1279年要成为长弓手的要求是身高175公分以上;还要较强的臂力,开弓时的张力高达170磅。长弓的箭亦是特制,箭头铁铸,可以轻易贯穿骑兵的胸甲。当然,更常用的战术是射击坐骑,掉下马的骑兵基本不能再发挥作用。长弓的射程高达300米以上,但弓箭手平时要保持更多的训练以保证在远距离上的射击精度。从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到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英国的长弓导致了重骑兵与十字弓的淘汰。最优秀的长弓手来自苏格兰,他们最早使用这种武器射击野狼保护自己的牲畜。
$ U+ Q- _! _& ?4 t8 x- @
9 @( |! f  `3 x; M  k3 z$ {  合成弓:顾名思义有多种材料制成,通常核心还是岑木等柔韧性好的材料,也有用角质;外面捆绑较硬的木片如椐木,用荆棘的内层粘合;最外包以牛筋。制作工艺要求极高,工序复杂。筋腱和角质具有正反两面相等的弹性,故制成的弓柔韧性极好,不易折断,两端可以弯到一处。这种弓有两种型号尺寸:一是尺寸较小,张弓后宽度只有50公分左右,弓弦绷得极紧,配用的箭约45公分,称为斯基泰弓。7世纪的匈奴、12世纪的蒙古游骑兵使用这种武器。射出的箭在近距离内能穿透一头野牛,煞是惊人。有效射程为60-80米,最远处可达200米;另一种尺寸较大,张弓后约宽1米,弓弦绷紧程度稍次,配用的箭长70公分,11世纪亚述人的弓和波斯人的弓属这类。值得一提的是,亚述与波斯的骑兵都善于在高速疾驰的坐骑上回身返射,给对手来个措手不及。
- z4 u+ l- G9 W* J" \1 O3 R4 D7 H% e/ m$ m9 p8 y! p+ W! ]5 O  e
  竹弓:听上去比较简陋,确实也是。日本的武士使用过,箭头铁制或者角制。从高速奔驰的战马上射出,射程可达30英尺左右(逊呀逊)。
% s) u- [3 }- ?* `
2 |+ y- T6 ~" M. _4 r! ^  十字弓:通常分两种,便于携带的被称为轻型十字弓;重型十字弓装置在城楼上,分量可达70磅,如亚历山大的攻城弩,中国的床弩。轻型十字弓弥补了普通弓箭杀伤力与射程的不足,可达350米。不需要什么训练,随便一个躲在灌木从中的农民就可以结果一个贵族,所以在15世纪,十字弓在欧洲是禁用的。"最低贱卑怯的手可以夺走最英勇高贵的生命。"重型十字弓弦则由弹簧钢制成,要用绞盘上紧。中国的床弩上有个机匣,可以安放七八支弩箭,自动上膛,类似于冷兵器中的机枪,但射速低,不利于携带。
9 x2 F+ b' z5 _0 A9 b  G) N& B, W1 A4 U" Q  V. u
  箭:最后来说说箭,箭分两种,一种是Quarrel,就是通常所说的弓箭,另一种叫Bolt,打暗黑的朋友会很疑惑,为什么铁匠那里卖两种箭。区别在于,Arrow的箭头方形或三角形,Bolt的箭头为圆形。前者的精度高,后者加工简易。箭头的材质最早为砍削打磨过的燧石或黑曜石,后为铸铁,也有少量的钢制。箭头狭长尖利者,用于穿甲;扁平带侧锋者,用于射猎。 , ~$ m: }% I1 X" \) s
& R( u( Y( p9 S: |2 _2 c
  {' H5 J- e0 ~% K, R5 F+ p0 O, ^

' s, w0 H- |: C, f1 Y  其他远程武器: ! R) }( w' F+ d3 \4 `

( X' X+ R/ p4 s8 D  矛:最基本简易的投掷刺击兵器,通常1.8-2.5米长。是人类最早学会使用的武器。一般来讲,使用矛直接刺击投矛对手的场合极少,多为对方已受伤,再上去补一家伙。如西班牙斗牛士上场前先要给牛放血,就用矛远远的刺。 2 c, D! B2 {2 z7 d/ I( X# [+ ?

9 K0 H1 u) D# ~# p. d" v  标枪:制作时更要注意平衡性,务求符合空气动力学。阿客流斯与赫克托耳在特罗伊城下用标枪互掷决斗(致敬),实际上,希腊人的时代过去后这种武器基本不再使用。造成的伤害与矛类似,但投掷时更加精确,有时还在后部加上尾羽以帮助飞行平稳笔直。
/ E" M" p. \" v* {/ l
! e) }* T  k- j& P  短标枪:这种投掷武器杆体较短,但末端有一球状把手,用于维持在空中的重心平衡。比较难使用,准确性也差。使用的例子仅在弓箭发明以前,部落中的武士才用这种粗陋的装备。 3 g; F5 s% j6 m$ Y) y* m

- L- ?9 m& x7 u  投石器:可以很方便的将圆石甩出较远的距离,通常100-200米。结构简单:两条相同长度的皮带中间系一皮囊,囊中放置投石。抓住皮带末端在头顶飞速挥舞旋转,第四五圈时当速度达到最大时,放开一条带子,皮囊中的石块就顺着切线的方向投出。这种装备被用作武器时,作用亦不明显,除非是上百人规模的齐射。使用的投石也经过加工,打磨光滑,盖圆的石块飞行路线更笔直稳定。最后在实战中出现是罗马共和国早期(参见《高卢战记》),但最初只是罗马贵族们的游戏,他们在围猎中使用投石器射击小型野兽。 7 _" j" K9 y* U5 [

+ L' D' a5 k% ?& K9 `  重投石器:构造原理与投石器基本相同,用粗皮索代替皮带,使用时将石块从肩后甩出,而不是在头顶回旋加速。亦为罗马军的装备之一,但精度更差,射程更近,约80米之内。
& B3 B& z8 a3 y9 v7 M9 X' o( p, G) h4 F* m$ _1 T, @9 |9 x
  标枪投掷器:骨制或木制,卡住标枪顶端,助跑后用力甩出,能把标枪投出100多米远。差不多与投石器同时出现,后由罗马人加以改进,多了一条皮带弹射,射程更远。 $ N' {- F# z5 o

7 X" _) d2 e3 f--------------------------------------------------------------------------------& d6 [# [  n7 {9 @% S& Y' {3 f

: p4 e) R9 v5 c( h& [+ u# h  v3 ]4 X4 o" m) P, j
第三节 长击篇 5 S: i( V. c  J2 Z4 n0 _& N4 y
  黄旌白钺,枪戟如林。 ( G: U/ Q8 z% K" @! z
% y& e0 ^4 F2 }$ U! Q* ?2 s
  黑暗的时代中有许多奇形怪状的长兵器,为的是在剑的攻击范围之外将对手砍倒。亦无统一的制式标准,于是长兵器体现了个人的想象力。
7 ]0 Q$ ?& q" X2 Y3 I1 r* F  I+ J% p& m% p* @" N3 i
  战斧:困扰的概念。中国古代短柄为斧,长柄为钺,可见《说文》"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戍,经传皆以钺为之。"那可以称为长柄斧吧。斧开单刃或双刃都有,斧柄多为木制,使用者总为膂力过人之士,利斧可轻易将对手的盾牌斩裂,颈骨砍折。1066年诺曼人登陆英格兰,普遍使用双刃斧,英格兰宽刃剑望之披靡。维京人多用单刃斧,斧头尖端带一倒钩。盖北方的民族衣甲简陋,一斧砍入对手胸腹,顺势一勾一拉,惨不忍睹。 7 Y# P/ c+ [: V0 w! O
: n1 l1 ~5 [- ]6 \* }
  铙钩:在中国,铙是军队中的乐器,用以止鼓;钩指长而曲的剑,"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欧洲的铙钩是作战兵器,最早为果园中修剪枝叶的家伙。贵族领主械斗,农民亦被牵连,抄起这种奇门兵器倒也得心应手。形似顶端弯钩的朴刀,可将对手四肢分离。整个黑暗时代这种工具都有活跃的表现,可以仔细看《勇敢的心》,其中一个土包子农民就扛着这种武器。 1 u# J/ t5 e8 B. x

! d  @9 ?8 z5 Z9 _% `0 ?6 y  长刀:亦是中世纪最普通的武器,木柄顶端捆绑狭长锋利的刀刃,有点像日本和尚的薙刀,总是很简陋,虽说长度可达2-3米,但很容易被对手砍断木柄。
" ^* C  R' Q3 e, e! A
  P5 x  h! y4 E8 }1 x( s  长戟:在东周列国中,戟是青铜所铸,矛与戈的混合物。欧洲的戟稍有不同,戟背为钩镰,戟面呈斧钺,顶端置枪矛。长度约3米,可刺、挑、劈、斩、勾,端的厉害,瑞士雇佣兵的招牌家伙,今天梵蒂冈的教皇卫队还使用这种武器。
2 A8 B5 x$ U$ H$ d- M# W1 j5 M, V3 V" D1 Y2 \( _; U
  枪矛:最基本的长兵器,比标枪稍显粗壮。长度在6米以上,甚至有10米者。顶端是简单的枪尖,下面有5-10公分长的铁制护托,以免枪尖折掉或被砍断。使用时,将粗大的末端抵着地面,枪尖向前,可以有效的阻止骑兵的突击。更多的是排成密集阵,后面士兵的长矛架在前排的肩上,一声吆喝齐步向前。这种V字形的队列几乎是全能的攻击阵形,不用与对手短兵相接。罗马军团发明这种作战方式,转战亚平宁半岛罕逢敌手。直到步枪的刺刀发明后,枪矛遂被收进博物馆。
2 i1 I. ]. h" W0 [( `4 ]+ t) A
1 c0 x3 C) F' @) K0 U  d* ]$ S: J8 {  战锤:上面说过,身穿锁子甲后,枪刺不进,利剑难断。但一物降一物,沉重的打击兵器应运而生。钝器的用力击打可以隔着软甲砸断筋骨,敲碎头颅。战锤的来源已不可追溯,既可手持,亦可掷出伤人。把柄木制,外部包铁,大多数战锤背部有尖刺。使用时,由于其截面小,故而专取关节。头颅、肩膀、肘部、膝盖,一击使对方战斗力全丧,极是阴毒。 : W% Z" u/ E$ q6 T& U4 r

" o/ t  m" [# }( v. H  钉锤:简单来说就是实心铁棍,也有木棍包铁。为了造成更大损伤,在其上镶有铁钉或开凹槽,由此得名。骑兵使用的,通常较为短小。步兵使用的更为粗大,把柄更长以便双手持握。这种武器简单实用,后在腰间悬挂一柄钉锤成为贵族的象征。
" @- b6 c" _1 M$ p
$ z3 }# O  R8 ]* v9 @  链枷:钉锤长度过短,故将之一截为二,中以铁索相连。后来的演变中,顶端的镶钉铁棒被铁球取代,两到三个刺猬球回旋飞舞,中者皮开肉绽或满脸开花,立毙当场。
/ j8 K" M! b+ q1 a9 l/ |
0 m0 U) F' F( x  流星锤:名字甚是好听,就是拉长的链枷,铁索长达一米。但要求较高使用技巧,带着风声呼呼作响,使用者同样容易变成受害者,故应用较少。 $ B" l2 q; k8 E7 u2 {" r% j
; k$ }; q% |$ A8 P/ _1 D
  圣水之仲裁:别致的暗器,很少有记载。严格说来算是热兵器,还在这里介绍。将钉锤的木柄掏空,填以长钉、黑火药,作为一次发射的短铳,战例较少。唯一的出现是新旧教徒之争中,亨利八世的军队中有这种装备,使用效果亦不详。
" r3 M& z: G7 b2 }8 H. |$ t9 {2 Q1 f! N; z" z8 e; {, r. i: u0 l
  短柄斧:顾名思义,短柄的手斧,用于投掷。斧背上常有凸起的长钉以增加杀伤效果,亨利五世的军队在阿金库尔战役中曾使用过这种武器,更有名的就是美洲印酋的战斧。最早的战斧多为打制的石器,材料为黑曜石、燧石或黑硅石。法国人进入大河流域,将钢铁带进了印第安部落,战斧遂以钢铸。
$ q3 u) a% j' s+ V, e4 }9 o2 }) N+ I6 t
--------------------------------------------------------------------------------: m. Q! O6 [( ^& l( z- }6 _1 @( T; i
6 v7 O, L; w2 c& a% R7 m
' z  [& V; w2 l1 D7 X8 s7 q! v- y, Q
第四节 衣甲篇
. [- M" _$ v4 H# }  古用皮,谓之甲;今用金,谓之铠。
* n1 h2 C, P( a( i: d9 ^3 _+ b- C  L' F9 G
  从衣甲装束上可以看出每个时代的特色,中世纪的铠甲体现了无休止的战争。很多画作中亚瑟王全身顶盔置甲,威武非常。实际上,直到1550年前后欧洲才出现全身防护的铠甲。亚瑟王是反抗罗马统治的斗士,约为公元6世纪的人物。威尔士人所称的巨龙之王尤瑟,不列颠之夫也是他了。在那时充其量穿的是皮甲,或者环状甲。链甲和胸甲其时连罗马人都没有,哪里轮得到哈德良长墙外放羊的蛮族。据典籍记载,529那年天呈异相,彗星袭月,火山隆隆,黑暗时代随着亚瑟的死而开始。早期的铠甲由主妇制作,硝制过的皮革为底,棉织材料为里。除非不得已,没人愿意平时穿着铠甲,因其夏热冬凉,极不舒适。 / o( M5 s7 p. B' C$ ?8 e

7 n% I, H! c  c; N4 M  v0 X7 Z  皮甲:制作较简单,将兽皮晾干,上油锅煮;再晾干,揉软,缝纫即成。基本不具备防护力,穿着难受,容易擦破皮肤,多数装备弓箭手与工兵。
" L; i8 M7 y8 [( ^% b  |- w, A
  环状甲:将数圈铁箍套在皮甲外,即是环状甲。一定程度上可防备刀剑的砍劈,但当胸溯来就无能为力,亦不可当弓箭与矛刺。 . Q$ E# _6 i8 o" i5 W# V" @

% D: e; ?# r& x5 z  板状甲:或者称硬皮甲。介于环状甲与锁子甲之间的过渡产品,将片状的装甲块钉在皮革上,可以防护从上方及前方来的打击,如果穿过板甲的接缝或从下方捅刺还是可以造成伤害。欧洲很少,所常见的是日本,足轻骑兵穿的都是这个,原哲夫的作品中较多,看起来乌光铮亮是因为刷了一层漆。 0 A# j# V* G1 o/ G1 s  S
' Q! l* ?9 P" M7 j  O; B! K4 M
  锁子甲:皮甲问世以来的一次重大革新。用细小的铁环相套,形成一件连头套的长衣,罩在贴身的衣物外面。所有的重量都由肩膀承担,可以有效的防护刀剑枪矛等利器,但弱点是其柔软。用打击武器猛劈力砸,穿着锁子甲一样难以幸免。制作相当复杂繁琐,造价高昂。一般来讲,铁环越细小防护性能越好,每个铁环都要焊接相连,工作量可想而知。
8 {7 T% f! u, P0 E) m: w7 R, Q! \
  鳞甲:可被视作板状甲的改进,原先装甲块为皮制,现改钢片;原先关节处内衬为亚麻,现改锁网。总是过渡产品,所见甚少,颇像三国连环画中的装束。 : e: s2 G' w/ x: H3 b5 ]9 U1 _
) X' Q) e+ W: |, b7 y; O  b* X& G
  胸甲:名为胸甲实则遮盖的范围更广,躯干、四肢都用整块厚重的钢铠包裹,关节仍用锁子甲,袖口带着连指的手套,头部包在完整的头盔中,仅留一小缝供透气与观察。只有重骑兵用这种装具。防护亦极为完善,大多数武器再难构成威胁。 1 i: X6 S' V8 y" m
" Y9 ?4 r+ U) X! v
  全身甲:铠的发展终于到达顶点。这种为每名骑士量身定制的装具连人带马都裹在钢甲中,关节处亦是极为复杂的钢套与螺栓。每套铠甲都有主人所取的爱名,一如骑士的坐骑与佩剑。从长弓或弩中射出的穿甲箭在远距离上也只能凿出小孔,别的武器更如隔靴搔痒。分量反比锁子甲为轻,穿着更舒适,因为重量由躯干与四肢分担,不再单单压在肩膀。缺点还是其重量,全重50公斤以上,不包括马铠的分量。三四个训练有素的侍从为骑士套上铠甲要三个小时,自己在战场上想松开根本不可能,接合处都用螺丝上紧。顺便提下,螺丝起子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应运而生。阿金库尔战役是重装骑兵的噩梦,那里连续下过两周的暴雨。当骑兵从两翼包抄时陷入了泥沼,战马纷纷被英国的长弓射倒。泥泞中挣扎的骑士无法自己站起身来,而被对方的匕首轻易的解决。 " {& \* ^' L! Y0 n  ^1 N

4 v& s+ s% C0 \; a  头盔:从维京海盗的牛角盔到法国步兵套在头上的铁锅,头盔的式样千奇百怪不一而足。总的功用是为头部提供防护,有顶部的主体,两侧及后面的护翼。环状甲的肩膀以上有一圈铁皮保护颈部,与头盔相连。欧洲的盔上修饰成分不多,罗马人青铜盔上高高的顶饰较为别致,但青铜盔重达10-20公斤。后期重骑兵的头盔用钢片拼合,就轻巧许多。盔上开一条细缝,可以从中张望,这时期的头盔尤其注意对咽喉、两翼和眼部的保护。缝越小,防护性越好,但视角显然受更多限制,要求不同,务求平衡。
% p* W* c. i( h; ~' C: ^/ d" u
2 k+ }% J! [1 v4 ~% b8 M  盾:厚木板制成的简单护具。讲究的外面包铁,形状各异。一般左臂持盾,右手持武器。中等大小的盾即可抵挡几个对手的攻击,也能有效的挡住普通的弓箭。
+ _* m. E$ F  p, ?& i1 a3 y, M5 b8 j0 ?8 n2 t9 r& f( J
  巨盾:亦称塔盾,出现多在早期。罗马的军团靠它组成乌龟阵,斯巴达战士与祖鲁人也多有使用,特洛伊战争双方都用这种一人高的盾。背面有条皮带,挎在肩上,整个人都能躲在其后。这种盾如此巨大,以至于影响自己移动,若在撤退时就要将之丢弃。斯巴达人的豪语是:"带着我的盾凯旋,或者躺在上面归来。" ) B' U, H! i/ S) |5 h& c- z) V

; i6 l! _: w/ {% D( V  小圆盾:骑兵使用这种盾的较多,因其背面有扣,可套在臂上不影响行动。提供最低限度的防护,可抵御剑或钉锤等近战兵器。
0 i% V. E# k. v
2 ?+ b2 w: q/ I  手套:复杂精巧的防具。钢制的指套用皮革与锁网相连,可以用来握住对手的兵刃而手指不被割伤。骑士的礼仪中,扔出手套表示要求决斗。这样的传统被后来的剑客保持下来,他们在决斗前交换自己的白手套,意思是:"擦亮你的剑。"
5 z8 {, U% q8 D, L   : \, y0 m( j+ w* y$ g6 K) |; w3 k
  马铠:战马常要求与主人相同甚至更高的防护,骑士的本事全在马上。为坐骑制作马铠是件艰苦的工作,胸口脖颈的部位用钢甲,后胯等处用锁甲,还要加上各种饰带。但坐骑还是最容易成为对方弓箭手的目标,长弓或十字弓的利箭未必能直接贯穿骑士的重铠,射坐骑却绰绰有余。更有甚者,条顿武士用力掷出的双手斧可将骑士砸下马,或直接折断坐骑的脖子。
% ^3 b7 b& o9 d+ R! Z8 h2 h' l- w7 _# _) }* ?

+ U5 m" r- G, g$ v2 g7 g6 M武器和防具的英汉对照:
& z, S# f. n' E: k7 m' U* \5 O& o9 M8 Q+ n) Y0 m  Q
中世纪,骑士作战时用于保护身体的铁甲叫甲胄(body armor)整套的铁甲称为全身甲胄(a suit of armor)甲和胄一套称为全副盔甲(panoply)还有链甲(chain armor)和板金甲(plate armor).
' C. T% J- \1 V* T一套盔甲由护盖身体(protective clothing)和护盖头部(headgear)的器物所组成它们通常用铁片和厚的鞣皮制造.
- @( w) P/ {' X8 W0 P/ O4 T, k9 L2 W  14世纪以前,一般使用由链和铁板所组成的护甲,有链甲式的护甲和简单铁制的胄组成.15世纪以后,所用的甲胄大多由薄的金属板制成,精致的甚至看不到接合处,且常有装饰性的镶嵌(decorative inlay),这种甲胄由于相当重,所以一般是骑士在战马上作战时才使用. . g1 d' g. k( j- H
   4 a- l) R% c1 K( u/ w$ [
armor--甲胄
! f. n  s; I6 N- U胄/头盔(helmet):盔顶羽毛[装饰用](plume/comb)
% q" W4 U- D: f( x4 Y: o胄体[护盖头部用](skull)
  }& e, O" Y$ N- r# l' J面甲[活动性护面](visor)
; a* C4 R- R" J; p0 a( Z( }$ \窥孔(ocularium sight) - Q& z# {9 {* L& V
半面甲[护颚](beaver/chin piece)
# J" i- s0 m6 `, A$ j甲:肩甲[护盖手臂上部](pauldron)
( P+ @5 {* e  O* r2 r; }颈甲[护喉](gorget) [护颈](standard/neck guard) - S7 P/ b3 I4 p2 g& x0 R! j+ ]$ E
档茅甲[右臂腋下处](rondel/lance guard) 6 Q  O  z- [  Q7 f+ G
上臂甲[戴在手臂,可脱卸](rerebrace)
9 h* X9 y. L3 f# p$ E9 o甲布[戴在链甲的铺布](mail gusset)
/ L9 h- u5 t; d护肘(couter/elbow cup) * |5 k# D- w$ ~4 v3 Q/ w9 I
护腰(loin guard/tace) 8 L( q, @1 r8 F; R) j2 [9 X
腿甲[保护腿的上部](tasset)
6 d) \5 C" j! U股囊[保护股间](codpiece)
0 X! K  Q7 ]- q& q: J$ y护腿(cuish)
$ e0 m# S4 T: L% q膝罩(poleyn/knee cap) 9 L2 W5 u: E$ h; D7 @0 {
护踁(greave/jamb) ; U# v5 o. F0 F& W
铁鞋[用链或薄金属制成](solleret)
# W; p8 g! a; E甲背面:甲背(backplate) 9 I. x8 c  B4 ~
护腰
0 O4 S+ D) n( X$ O6 ~臂甲(vambrace)
- a) m5 ~0 u8 W: K% l链甲[腰间连接处](chain mail)
4 a( u1 }% R/ Z; h  M铁手套(gauntlet) 0 }% [. o. T$ ~. R  T
护膝(fan plates)
) r% P* \; h9 L5 p0 y2 B4 Y" Y胸甲[护胸](breastplate) 8 l$ |6 J- |& J  y
6 c- h% @' p/ n  s1 o  R5 G/ t
剑(sword):剑或是短剑,平时放在剑鞘内(sheath/sscabbard)其剑身进入柄的部分称为"刀根儿"(tang).西洋剑以切断为主要目的,而军队用厚刃的刺刀,(saber)则以攻击为主.
- ^- E1 _: ?9 B/ n+ \' q  b9 F剑--剑柄(hilt) 护手罩[保护拳头的护手](basket)
: {" H% B8 f# v2 y+ f3 P/ ?' l8 b+ D  C剑身(blade) 血沟(fuller groove/blood groove) 假边[无利刃的一边](false edge) ) S4 v! J& @: L
剑(刀)面[刀背到刀刃间的部分](face) 剑端(point) 刃端[最锋利部分](trub edge) 0 D$ H8 ~( s8 k+ X) x+ V& P. ?1 P

. F5 ~3 ~, z: Y& \" H8 V西洋剑柄
- A% e1 Y, l4 @7 M金属卡纽[防止剑从剑柄脱落,而将其扣住的扣子](button capstan)
* P' a$ v+ O% f( s, s' ]/ U柄头[剑柄前端的圆球](pommel) , w4 k. R" |- g6 x& l2 |# Y
握柄[手握的部分](grip) , J- N& h& t7 j: k
护指(breach knuckle bow) 7 E0 K% U9 u" S1 m3 d  j
上部柄环[柄的金属卡环](upper grip ring)
2 q  ^4 H9 @  U4 T& i下部柄环(lower grip ring) - c5 g( {( d0 h' m, t, C7 I  E, n3 u
十字型护手/锷叉[与剑身呈十字架型的横杆状护手](quillon/cross guard/crosspiece)
! w4 T( k- q' P- ^下部护手(counter guard/lower guard/hand cup) % F! x# y& ]: Y7 y: C- e
剑鞘卡榫[剑刃与剑柄间的部分](ricasso) . x% r( {" _9 ^/ O8 \2 T
$ X3 x+ Q/ Y' Z5 N. h, U: q. w$ t, _
盾(shield)是抵挡敌人攻击的武器,同时也可以阻挡刀剑,箭的穿入.因此,它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e% X* S- b) s) d' I/ [盾的种类很多,有的直径只有从手腕到手肘,那是装在手臂的圆形小盾(buckler);有的用皮环(enarme)或者宽的皮带(strap)当作把手(handle)斜挂在身体上,那是可以活动的盾(target).此外,还有野战或攻城时,为了护身和抵挡敌人攻击的大盾(pavise),这种大盾的上缘刻有一些大沟(bouche)在射矛时,有支撑矛的前端的作用.另外,如果矛刃(spear blade)和矛尖(spearhead)的基部有一对沟型的突出物(lobe)这种矛状武器,称为(partisan). & w- I2 O9 u$ r# B4 y
盾--防御武器(shield)
2 r" r. D: d: y盾缘[盾的上缘所配置的带状细边](orle) 7 k& h' U$ F8 |+ `
盾心[盾中心圆环突出的部分,其内部是手抓的把手部分](boss/umbo)
! V; E  s4 i5 J( y1 k( Z把手(grip/antia)
0 M% t! n5 |9 q# g" v/ I肋[盾内部强化盾牌的骨架](rib)
4 U5 p' |: @; S* f1 `
* B, |& X  s% ~, X/ Z& `打击武器(striking weapons)
- i' a1 `5 Q9 W" K4 O9 m战斧(ax[e]) % {& {" Z$ S6 Z' T: j# W
斧眼/柄孔(eye)
  G" O1 E+ p* p" e* q8 P5 x4 h楔口[避免插入柄孔的柄脱落,即插楔子用的裂口](leading edge) 3 D7 b' a4 H' D9 D3 J. h& d
斧头部[战斧刀刃的全部](head) & w. `: g2 n4 N! n! D) W0 w
斧首(poll) 3 n8 O* e/ J. x
斧耳[战斧头部的两侧](ear)
% r& C7 ?# C% V: ]8 w3 ^; F: D斧面(face) ! M8 b( ~( ], m) |' R" f
斧刃部(blade) + o! Z* c: P2 y& [+ c
把手(handle/haft/helve)
6 w/ E& O6 {9 e# p. i$ n柄尾(butt) # x4 ?& O+ H' Q4 P& }$ [/ e3 }
战棍(mace) 9 B0 i3 R) s$ b1 w' R
棍头部(head) ; I% W: n# q# _6 V
突缘[棍头部突出的尖头攻击部分](flange/spike) * x( d/ q+ Z! E1 j9 c
棍柄部(handle) + H! y" k  F, C; u% t) e# Y
把手(hilt) 6 D% ], Y' i4 ]. g" P! d
棒状武器(pole arms) 7 H- ?+ |. n6 c4 c9 Z: K
戟[14世纪骑士使用之兼有斧,矛,钩等性质的武器](halberd) + [! M- i% i, @4 {. A6 m1 J1 G. H
戟尖(spike)
& ~* }+ D% X! ]- Y7 ^4 l6 E+ I0 I铁嘴(beak)
5 c, \" ~$ D  w1 K9 P! L刀刃(blade) 2 b/ Q+ F2 Q' T0 [
柄部(shaft/staff)
( |1 `: j" v) X# x/ V隆起护手[保护拳头的隆起部分](sweling) + E  z5 D6 q$ I2 F$ D9 y5 Y' y# J6 \
长矛(lance)
- }" K  ~1 O9 @# G矛尖(pike/head)
2 x  {5 \( y9 y+ [倒钩(barb)
. }% Z0 l* r4 _矛旗(pennon)
5 d3 F' a* ~# j* L/ I% B柄部(shaft/staff) , O. Q6 O/ |# I" \) F* q, q2 n
柄尾(butt)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使用道具 举报

黄昏的守望者

求索者

光之洗礼

塞斯 发表于 2007-4-19 13:48:46 |显示全部楼层

中世纪的魔法师巫术探秘

德鲁依教团员和教士
. c( T! H1 P( M
6 V- M' O) \$ u# T! A0 l9 t  Druid一词分两部分理解:前半部很大程度上和希腊文的“drus”相关,是橡树的意思;而后半部与印欧语系的词尾“-wid”相似,意:去了解。而德鲁依教又以橡果为圣果,更证明其名字的古意是熟悉橡树之人。
+ r6 S7 j  t7 u& C
% T6 F% L: x+ g$ s) L  德鲁依教士是很高级的凯尔特人祭司、法师或预言者。而凯尔特人是一个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散居在高卢、不列颠、爱尔兰、欧洲、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蛮族。
9 i6 B( q0 O! {) P. m4 J9 U5 `
$ `' d% S) O0 U2 e  s  德鲁依教的仪式和教义都是非常神密的,而且只依惯例口头传授。所以,虽然经过历代研究和探索,依然所知甚少。多数有关他们的资料是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除此之外,考古学家只能从森林、神坛、庙宇的遗迹中偶然寻得一些如图画、记号等的微小线索而已。在史书上最早有关于德鲁依教团的记载主要是见于朱理亚. 凯撒和古罗马最伟大的史学家塔西佗斯的著作中。在这些著作中,多是描述德鲁依教的野蛮和恐怖!凯撒远征高卢时曾向元老院报告说:“德鲁依教教士在当地有仲裁和主祭等重要地位和权力,而且该教教士精通物理、化学;在树林中居住,用金镰刀砍伐神圣的橡树果,甚至用活人献祭!”但在大多数情况之下,德鲁依教士是公认的古代智能的守护者,有着崇高的道德修养,并对自然科学和神学有很深的造诣。
/ \  g0 ]$ `- a) ]$ h3 A- J0 b( p0 m% H+ Q  o
  德鲁依教士精通占卜,对祭祀之礼一丝不苟,也长于历法、医药、天文和文学……同时,他们也是执法者、吟游诗人、探险家的代名词。男女皆可为德鲁依教士,同样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也有史学家将德鲁依教士与印度的婆罗门(Brahmins)、波斯祅僧(Magi)、埃及祭师(Priests)和巫医(Shamans)相等同。) ?* Z7 g. ]  V: ~7 u3 R
9 z% A  _6 M+ S5 y
  在祭典中,德鲁依教士在满月的第六日收割橡果,而在过程中橡果不能堕地,并盛在纯白的布里。然后牺牲两头白色公牛,再举行宴会。他们也会献祭活人,通常这些牲人都是犯人,但如果实在没有的话,就会在平民中挑选。受难者或被关在木笼中活活烧死,或用木柱刺穿,或用利器插死,或用乱箭射死……或是执行最神圣的“三重死亡”(只有被挑选成为德鲁依王子的人才可接受这个仪式,而死者也通常是自愿接受的)。首先,用斧头将牲人打晕,再迅速用由动物肌肉扎成的有三个结的绳子将其勒杀,并同时割开其喉咙,最后面朝下地将牲人放在四尺深的水里,表示最后是淹死的,而牲人死前吃的最后的食物是撒有橡果的烤大麦饼……就是这些残忍的活人祭祀激怒了罗马政权而加速了他们的灭亡。而后世也有学者为德鲁依教士开脱,但作为主祭的高级祭伺,似乎是难以脱罪的……
6 V2 d) g( @! j6 R. `% t- \$ |0 G9 `# Q1 e
  在预言的过程中,德鲁依教士往往借鸟兽如乌鸦、老鹰等来占卜吉凶。有时也观察牲人的喉咙和内脏来作出预言。来节日时,德鲁依教士会举行仪式,将人催眠,然往互换灵魂,再以梦境预知未来。
7 B  s) U" q" a  R/ V9 G. k- n; W/ _# \# T& L
  史书上也记载了一些德鲁依教士使用的魔法,如用草药和橡果等施放幻术和护身符;用发怒的毒蛇的吐沬浸过的魔蛋可以控制他人等……9 }0 w+ Z7 C8 T& U( _* b* T4 s1 y
* H. J# ?  ~' l2 @8 O% T! {, B
  德鲁依教徒也相信灵魂的永恒,这点有点像轮回。他们会在亲人死后将所有死者生前的物品一并烧掉,甚至跳到火中抱住亲人的尸体,以便与亲人同登极乐……他们也会写信给已死的人,甚至提高货款额以便对方可以在死后偿还……6 W& W. n0 ^$ g- l- V/ Q' A
/ Z* Z% t3 _5 {( j
  在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恐怕凯尔特人势大,对其进行大举讨伐。塔西佗斯曾记载,在战斗中,德鲁依教团员身穿黑衣,跳跃在凯尔特的军队中,咆哮着天神的名字,刺耳地诅咒着罗马帝国。在罗马战胜后,不但屠杀了全部凯尔特士兵,而且也血洗了德鲁依教,并将其教士尸体遗弃在德鲁依教神圣的森林里……这一役令德鲁依教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都一蹶不振,在以后的几代里他们的力量和地位与普通巫师无异……直至公元16、17世纪,德鲁依教仍然只存在于民谣山歌之中……
0 m- ^+ F* j; k% r% g# X) ]0 l4 C
* ^) R7 y$ I( Z: u  17世纪,英国古董家约翰·欧伯利指出,在罗马时期的德鲁依教可能包涵了一些更古老的信仰,相传他们兴建了著名的Stonehenge(在英国Salisbury平原上的史前时期巨大石柱群, 好象Act 1里Stone field中的石柱群)用来献祭太阳神!虽然他的说法有误,但终在18世纪掀起了德鲁依教复兴运动。9 |0 p! J! t" _2 \2 u- n* a, T( ]
7 U& y- l9 f$ T( Z, x
  公元1717年,人称德鲁依大祭师的威廉·史度克里和约翰·托兰重建了德鲁依教,而后的亨利.荷力恢复了其古代教条,使其成为一类似共济会的慈善团体。
3 L$ P1 t1 o: ~5 J
" p6 f- E. ]/ w4 W) _4 U! ]1 e  有趣的是,在美国的德鲁依教团却是为了完全不同的目的而成立的。话说1963年,北美革新德鲁依教团成立,而教团的成立却只是因为当时明尼苏达州Carleton College in Northfield的一群大学生反对学校强逼学生参加宗教服务,进而成立的组织。后来,该组织发展成为一提倡新异教信仰的德鲁依教团发展至今。
: N6 `) w8 ~& d4 \
2 s0 N, j6 C4 Q+ G2 i& O死灵魔法师
1 D; Q; a9 i5 R& S0 R6 V4 f  ~6 B! s( m% t' Z
  Necromaner中译:死灵魔法师、通幽师、神术师、巫师等:5 J/ F$ M6 F  m, d+ E
6 Y  W. k3 n. c3 M+ y
  在所有的黑魔法中最为黑暗的毫无疑问的非死灵术/通幽术(Necromancy)莫属!而且也是最丑恶和最令人厌恶的魔法仪式之一。Necroma ncy一词出于希腊文,意即死亡和超自然的神力。而死灵术本身是指古代与死亡世界沟通的一种方法。死灵魔法可以追述到古波斯、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巫师。死灵术可以分为两个支派:一派召唤和支配鬼魂(死灵派),这派比较常见;一派掌握死尸回魂大法(死尸派),而两派都与被禁的黑魔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死灵派通常以开坛和符咒来作法,而死尸派通过掘尸和盗墓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恐怖黑色魔力。死灵师通常被恐怖的死亡所包围,他们身穿从死人身上偷来的衣服,沉思着死亡的意义……+ ]6 I( W) w+ H3 s5 n  U, K

3 v0 Y: r" }- l6 W  如果没有在灵魂和死亡的知识上有一定程度的造诣,是不可能明白死灵术的奥秘的,而且如果冒然从事,后果是很危险的。由于在一般情况之下,死人是不会返回人间的(不论是以实体或鬼魂),如果真的发生上述情况,那一定是因为有非常特别的原因。如果一个活人想与另一个世界建立联系,支配灵魂但却不顾死者的请求的话,那就要小心学习黑魔法中有关的知识,以免反倒成为怨灵手下的受害者!1 t2 E* Y( {: |

& n+ S/ W% B5 O  最初,那些与死灵沟通的人多是出于谋利的动机。因为大家都认为死后是可以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见的,所以死灵师召唤死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雇于那些想知道宝藏位置的人,而这些召唤仪式通常都在人死后12个月后才进行,因为民间相信在人死后的12个月内,灵魂一直都在墓地附近徘徊,不能见到活人想见的东西。但太老的尸体通常是不会被选择的,因为就死尸派来讲,太烂的尸体是不能清楚回答问题的。到后来,死灵师开使召唤死灵和尸体用来攻击他人,这些多发生在古埃及和希腊。
9 m' t9 Y! _3 _; b8 E0 \: d" [
- w( U# V4 S# @9 j  由于出于以上的目的,所以通常都要抑制死灵的怨气,而这样做是需要特别的魔法帮助的,这些通常只有很有经验的巫师才能做到。在英国的巫师古籍中曾有死灵师在死尸胸部画上符咒施法的记载。有时,死灵师更需要召唤一些强大的魔神来保护自己或驱使死尸和鬼魂服从自己。在古希腊咒文中记载着死灵师曾召唤过哥爾(Kore)、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厄里斯克革(Ereshkigal)、阿多尼斯(Adonis)、赫密士(Hermes)和托提(Thoth)来保护自己和控制死灵。而在罗马的戏剧中,对死灵仪式的描术还包括烧烙和歃血。在另一些仪式上,死灵师会吃象征着海克特(Hecate——巫师的守护神)的狗肉;还吃未腌过的和未发酵的黑面包、未发酵的葡萄汁,这些象征着腐烂和死亡。) Q7 E+ l& o( z

  `. l0 R/ W) }  u+ Q6 _  e  T  在欧洲大陆,对死灵魔法仪式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了。仪式的地点通常被小心地指定在一些荒废的十字路口、地下室、废墟、人迹罕至的森林或枯萎的灌木丛中。一但决定了仪式的时间,一些像征力量的同心圆和难以形容的符号便被画在场地中,并冠以神圣的名字。
, W3 g9 q% v1 {# y* X4 v6 |2 T2 `3 L: T$ u, @6 @
  这些圆圈都是被魔力诅咒过的,而死灵师的助手就站在圈子的中央,并用魔法保护起来。最后,死灵师权仗在手,作法召唤阴间的灵魂。如果作法成功,死灵从法阵中出现,死灵师要面对死灵们无法忍受的尖叫和恐怖且无法听懂的怨语……有时,强大的死灵更加以怪兽的形态在圈中狂啸,威胁着要把死灵师撕成粉碎!当死灵最终屈服在巫师的脚下时,通常会变形为裸体的幽灵,然后回答巫师的提问和要求。
2 t/ D/ e' `2 A
9 k5 Z6 V) z$ r' D  当降灵会结束的时候,死灵通常会消失于硫磺的毒雾之中,而死尸则要由巫师用生石灰烧掉。在这之前,死灵师务必留在圣圈之中,如果非要离开的话,一定要再举行一些其它的仪式才行。死灵师还要在仪式前后除去所有该地的花草,并烧掉它们,再将其灰烬深埋在该地。整个仪式都充满了恐怖的危险,最轻微的失误也会导致死灵师的死亡,甚至灵魂上的永久创伤……17世纪时,名及一时的埃及死灵师和预言家齐严刚及(Chiancungi)就是因为心急离开了圣圈而被怨灵碾得魂飞魄散……3 E* R1 v" i5 i( I
1 g+ ~- n3 w5 \3 H2 j3 |4 M
  教堂派死灵师,一个黑魔法中很特别的支派。该派死灵师用的是很奇特的黑魔法。相传在午夜时分,该派死灵师会在墓地吟诵黑暗诗篇:“亡灵复活近我身”然后分散进入教会墓地。在召唤时,他们会哭唱:“E go sum te peto et uidere queo”,而在退散时,他们会命令道:“回到神所指定的国度吧”。
/ V6 c7 k/ \! D8 R* R2 _: k5 s4 j0 ?7 W. N3 G  T3 r# J0 u- ~( Z6 }
  以下是史上最伟大的教堂派死灵师:约翰·帝依博士(Dr. John Dee)和他的助手:爱德伍德·凯尔雷(Edward Kelley)的一段描述:当助手用火把照亮了死亡的仪式的时候,博士站在墓地里,手持权仗并同时读着咒语。在火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具刚刚被召唤的死灵在白布中颤抖着……而另外两个巫师则在圣圈中暗吟着保护自己的咒语,隐约听到一些天使的名字:“拉斐尔(Raphael)、拉依尔(Rael)、米拉顿(Miraton)、泰米尔(Tarmiel)、雷克斯(Rex)……”……6 g: A1 D5 z$ K
5 k; s, q# A, c
  另一位史上最著名的死灵师是因达尔(Endor)。在圣经中记载了他曾经为扫罗王召唤死去的预言家撒母尔(Samuel),而预言了扫罗王的灭亡。
0 m) T: Z" _/ V! O$ \1 Q6 x
  l& Y  g( r/ F( x# }  另外在1世纪的希腊,有著名的死灵师阿波罗尼俄斯(Apollonius)和泰安那(Tyana)。, j% H$ w8 B$ w5 j2 q9 s, p6 P
) U' }# s* }% P' K
  16世纪的英国,有上述的约翰·帝依和他的饭桶助手爱德伍德·凯尔雷。
( ~- z& a: O' S( i+ b; S0 T
! ?3 Y* x0 `( t  @! m7 G* K  在17世纪的法国,有伟大的埃利法斯·利维(Eliphas Levi)。他曾试图召唤伟大的阿波罗尼俄斯,但却被阿波罗尼俄斯的灵魂所震慑!9 |# d' p- p' d) f5 v' ^- [

+ k8 s8 R! o9 v! @  o# M  对死灵师而言,数字9和13是极具意义的。9代表了在古信仰中,灵魂由生到死所要通过9个领域。13则代表了耶苏的最后晚餐及其复活。
! X4 L' E3 B) W" S! X) V/ L6 s
7 l7 }; V7 S1 a0 m  b7 d" _  在巫毒教中,尸体被复活时是以巴隆·撒麦迪(Baron Samedi,衣衫褴褛的丧尸之神)的形态出现。在海地,死灵尸是以奈布爸爸(Papa Nebo,死亡之父)的化身来主持仪式的,在仪式中,以白腊滴在尸体的脚、唇,死灵师身穿僧袍,头戴银帽,奈布爸爸的符饰挂在十字架上。当巫师的僧袍和帽子振动时,证明已唤醒巴隆. 撒麦迪,仪式也作成功。2 ~3 J$ `% u; R' L9 K

+ D! q& J0 u- z" l6 \! u  之所以死灵魔法为人所唾弃,除了其目的不正之外,最令人法发指的是,在仪式中,多要用死尸来作施法所用之物的原料。而且死灵魔法相信,在暴力中死去或是夭折的死尸是最好的药引!因为他们认为这类死人有更多未用的灵力。在古北欧人的巫术中,最强的死灵师甚至可以令刚死在绞架上的人复活!16世纪的宗教审判官保罗斯·格瑞兰迪俄斯(Paolus Grillandus)曾记载着:“死灵师用一些烧焦了的死尸碎片,尤其是那些吊死和受辱而死的人……用小块指甲或牙……头发、耳朵或眼睛……肌肉、骨头或鲜肉……”更有一些死灵师有食尸的行为,尤其奢食未受洗的婴儿。所以在当时有很多坟墓被盗。而史上最出名的有关案件是爱尔兰女死灵师—爱丽丝·吉蒂勒(Alice Kyteler)她因为偷掘和使用死尸的头发和头骨而被起诉,俱说在死尸头上长出的苔草对死灵师是十分珍贵的……
! p- l' |6 i; T8 y$ C1 O" d2 |+ w4 r5 P# e% Y9 P& \
  在16、17世纪掀起的猎巫运动中,大量的死灵师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被猎的目标。教会高喊他们是魔鬼的仆人,而圣经中有关因达尔的描写更证明死灵师是毁灭的象征。而死灵师们则一直争拗着亡灵和魔鬼的区别。经过几世纪的抗争,死灵师们终于演化成今天的通灵师,从而避过了宗教上的迫害。不仅如此,通灵师们在媒体的宣染下,更进一步被人所崇拜和接纳。近代比较著名的通灵师有乔瑟夫·格兰威尔(Joseph Glanvill)、法兰西斯·冯·海尔墨特博士(Dr. Francis van Helmont)、亨利·摩尔博士(Dr. Henry More)、罗卜特·波伊尔(Robert Boyle)等。而与通灵有关的比较著名的事件有寇克小路的鬼魂(The Cock Lane ghost):一个死去的女人和她死去的姐姐的丈夫徘徊在伦敦寇克小路的旧居里,没人知道为什么,却吸引了无数通灵师来寻找他们还阳的原因。(电视剧X-file有一集就和这件事有关)
9 O  n' [/ {. Z: d5 r( z  Y9 S) d  l% X  V1 p7 j
中世纪的巫师和魔法师 7 Q& d; k3 S- q( m# y. [. }6 b
5 s  H: ~/ C) ^. T. l
  巫术(Sorcery),来源于法文的“Sor”,原意是指能够经由祭祀或象征的仪式去改变他人命运的人;而“Sors”前缀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遭遇或命运,而巫师最常见的施法形式是下咒语。由此可以引申到所有用咒语来控制爱情、生长、运气、健康和财富等的行为。在大多数社会中,咒语被认为是为邪恶的目的而生,而巫师(Sorcerer and Sorceress,通常是女性)是会用咒语以主观的仇恨去伤害他人的。另一方面,巫师也可以用咒语来对抗邪恶力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 ^5 P4 T& I" B% N
7 ^( s7 z1 r5 ]# D
  巫师在一个社会中有很多的功用:他们可以用魔法保护他人,以免受到自然灾害、外来者和敌人的伤害。他们也负责改正错误,衡量对错,操控大自然和解释恐怖的现象等。3 a- o8 G% d, i5 p1 h% d4 W6 @

+ V, ]8 j! [1 |0 A  巫术是一种低层次的法术,因为它不是一种信仰,但与高级法术一样,也是带有机械性和直观性的。但对比巫毒那种纯邪恶的法术来说,巫术是比较接近一种宗教的了。而且巫术也有仁慈的一面,例如用来保护村庄和部落,抵挡邪恶的敌人和灾害等。但如果被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所利用的话,它也可能是非常邪恶的!虽然巫师主要是使用咒语,但也会使用魔药。不过无论是哪一样,都可以用来夺取他人的生命……
, z9 v& U2 k; T, |6 s  h& c
, u* Y7 Q& J7 x& c$ |# p  历史上有很多神灵是与巫术有关的,因为巫师会负责传示神谕,解读魔术牌,看相等一些类似的活动。尽管是这样,巫师或更确切一些地称女巫们还是经常被人们与邪恶画上等号……例如在夜间举行的巫魔大会(Sabbat)里,他们会像死灵师一样召唤死灵;像变形族(Metamorphosis)一样变换形体;或吃人肉,或控制恶梦;甚至会与低等恶魔和吸血鬼等发生性行为!
8 g8 f& t$ ~1 c3 `) z( `/ x# V' K. O
  女巫,之所以被认为是邪恶的是因为大多数巫术派别相信,她们天生就是魔鬼的化身,天生就有魔鬼的力量和天生就充满了愤怒和妒忌。女巫们通常在出生时就有一些特别的物理上的记号,例如胎记、体内有异物或阴阳眼(Evil Eye)。这些都是20世纪人类学家E.爱文斯-皮特卡德(E.Evans-Pritchard)在非洲Zande地方有系统地研究当地女巫几十年后所得出的结论,虽然这个结论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而且也不适用于西方的新异教巫术文化,但也为该类研究打响了第一枪。
# R2 x: [+ j3 L( }+ O4 k, q/ j8 N8 V% g& S+ `1 w) K
  在巫术最简单的形式里,巫术是一种控制大自然力量和意念移物的魔法。在新石器石代的洞穴壁画上,已画有半人半兽的巫师作法召唤森林之神的事迹。到了古希腊,人们相信巫师只是召唤一些介乎于天堂和大地之间的中立魔神(希腊语:daimones),但这些魔神也是很容易就变成魔鬼的,直到后世的柏拉图的学生Xenocrates将daimones彻底定义为魔鬼。' P2 K! O* L4 a4 ~! N9 X
# T$ ^+ r6 Q, w% u3 W; L+ Q
  到了中世纪,在天主教的影响下,庞大的猎巫行动开始了,无数女巫葬身于火海之中或死于利箭和断头台之下……女巫从此变得更加邪恶了。但在文艺复兴的时候,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男巫(Sorcerer)成为了饱学之士,如炼金士、医生等的代名词。甚至有人相信这些人的知识是从超自然的来源里得到的。更有很多贵族和主教都争先研究起巫术来。" w  o. B. R" @
. M# X- d- L/ n/ \& T! s
  但直到现在,女巫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太大改变,在大多数的社会文化里,都认为女巫是魔鬼的情人,邪恶的化身。虽然有人试图说服他人女巫并没有想象中可怕,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9 Z, p4 k4 d4 F1 H) i, e: t
' L' c- b6 R4 E& o( C/ f- t3 T  女巫的资料虽多,但Soceress的就不太多,一来是Blizzard和AD&D等经典游戏把这个巫术支派给捧大了,二来自古Sorcery、Witchcraft、Necromancy和Wizard等都分不开,大家都是类似巫师、妖术等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就不多讲了。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萨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萨鲁世界2006- ( 苏ICP备15007101号 )

GMT+8, 2024-4-19 16:29 , Processed in 0.036382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