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7543 发表于 2010-3-29 10:32:08

摇滚的耳朵听古典

关键词:摇滚 古典 肖邦 鲍勃*马利

CLASSICAL MUSIC,中文翻译成“古典音乐”。有人认为"古典"给人的感觉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称“经典音乐”。也有人根据牛津英文辞典里对古典的定义,in trad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而称其为“严肃音乐”。于是,“古典音乐”又被戴上了“严肃”的帽子,让人更不敢靠近。但下此定义的人一定没有好好查字典,因为serious的第二条义项是这样给出定义的:(指书、音乐等)启发思考的,不仅为消遣的。因此我们知道原来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再来看一下朗文辞典对古典音乐的解释:music that people consider serious and that has been popular for a long time。可见,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
当我们听到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时,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最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

举例: 弗雷得利克•肖邦(1810-1849)
全名: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 作曲家
代表作:马祖卡舞曲、圆舞曲
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 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1810年3月1日,肖邦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是华沙一所中学的法语教师,后来开办了一所为来华沙学习的外省贵族子弟的寄宿学校。母亲是波兰人,曾在一个贵族亲戚的家庭中任女管家。肖邦幼年时向一位捷克音乐家W.日夫尼学习钢琴,8岁时开始公开演奏。1824年师从德国音乐家、华沙音乐学院院长J.A.F.埃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1826年中学毕业后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他的早期创作活动,1829年毕业于该院。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运动走向高潮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1830年3月肖邦在华沙演出了自己的早期代表作《第二钢琴协奏曲》(f小调),同年10月在告别华沙的音乐会上演奏了自己的另一部代表作《第一钢琴协奏曲》(e小调),均获得成功。11月2日肖邦携带一抔朋友们赠送的波兰泥土离开华沙,出国深造,从此永远离开了祖国。12月初在维也纳逗留期间得知华沙爆发起义的消息,他为未能参加这次起义而焦急。当时曾想返回波兰参加斗争,被友人劝阻,未能实现。次年初在赴巴黎途经斯图加特时得知起义遭沙俄镇压、华沙陷落的噩耗,精神受到强烈震撼,这些,都在他当时的创作中留下了深刻印记。抵巴黎后,他放弃了去伦敦的计划,在巴黎定居,从事钢琴演奏教学和创作活动。在这里他除了与流亡巴黎的波兰侨民密切交往之外,还结识了西欧文艺界许多重要人物,其中包括波兰流亡诗人A.密茨凯维奇,德国诗人H.海涅,法国画家E.德拉克洛瓦,意大利音乐家V.贝利尼,匈牙利音乐家F.李斯特等人。这些交往对肖邦精神生活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特别是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关系,对肖邦的思想、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从1838年同居到1846年关系破裂,前后共生活了8年。从30年代初抵巴黎到40年代中期,肖邦的思想和艺术高度成熟,在创作上获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从1846年起肖邦的创作开始出现衰退的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40年代波兰民族运动的几次挫折,使对此一直抱着热烈期望的肖邦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打击,深深陷入了失望和消沉的情绪之中;同乔治•桑之间爱情的破裂,故乡亲人和挚友的相继去世,自己健康情况的不断恶化,这一切都给他的身心造成深深的创伤,加重了他的悲哀和孤独。1848年衰弱的肖邦去英国逗留了一段时间,从事短期的教学和演奏活动。在那里他为流亡国外的波兰侨胞开了最后一次演奏会。回巴黎后健康情况急剧恶化,1849年10月17日逝世于巴黎寓所,临终时嘱咐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安葬。

究竟什么是摇滚呢? 长头发、皮夹克、破了洞的牛仔裤……也是,也不是; 吉他、贝司、鼓……也是,也不是; Elvis Presley、The Beatles、Bob Dylan、Nirvana……也是,也不是;年轻的自由、荷尔蒙的冲动、离经叛道……也是,也不是;节奏、歌词、旋律、梦想、真实、感觉、狂野、信仰、力量、愤怒……也是,也不是;…… 其实这些相关的联想只是一些表相,对于真正的摇滚文化,对于遮藏在这些“皮相”之下的“核”,你是否有兴趣去了解呢?从最纯粹的形式来讲,所谓摇滚,就是三和弦加强硬持续的鼓点加上口的旋律。摇滚不仅是一种音乐形态,实际上它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哲学”,也正因为如此,摇滚乐才有别于一般流行音乐(Pop Music)。真正的摇滚文化至少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缩微的全貌:嬉皮文化、艺术摇滚、朋克乐、先锋音乐、重金属等。
世界上最难的就是为某种事物下一个定义,因为这需要描述的准确、精练。而世界上最容易的也可以说是为某种事物下一个定义,因为你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认识程度给出一个概念。所以很早以前,在国人的传统意识中,一头长发加上皮夹克就是摇滚。然后有人认为,摇滚就是吉他上的SOLO,贝司上的低音,架子鼓上的节奏。现在有人说摇滚是一种精神,可是,也有人说这些都不对。下面是一些所谓的摇滚专家们所给出的定义:
格雷尔•马库斯是闻名遐迩的摇滚名著《神秘列车》的作者,他认为摇滚无非是“一种美国文化”,比如埃尔维斯•普莱斯利无非是“把作为美国人的感受戏剧化,把这种感受的含义、价值和美国生活的利弊作形象的表达”。
卡尔•贝尔兹则在他那本《摇滚故事》中视摇滚为“民间艺术”,一种下意识的俚语表达方式。
查理•勒特称摇滚为“城市之声”,认为它是都市少年们创造的新音乐呐喊。
乔纳森•艾森则在《摇滚时代》中称摇滚为“对西方文化之伪善的反叛……是一种深刻的颠覆形式”。
戴夫•哈克《物有所值》中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分析摇滚,认为它是“工人阶级文化”;而保尔•约翰逊则在《新政治家》重视摇滚为资产阶级的阴谋,其目的是招安潜在的革命者,使他们“沉溺于其中而麻木不仁,懒散不堪并脱离实际”。
理查德•戈尔德斯坦在《摇滚之诗》中则认为,摇滚最重要的特点仍是对青春活力的肆无忌惮的挥霍……
美国黑人音乐家Chuck Berry用他的作品给摇滚乐下的定义,这同样是一首50年代摇滚乐诞生初期的作品Johnny B,Good。它讲述了一个弹吉他的年轻人走向成功的故事,它以叙事的手法给摇滚乐加上了一个十分诱人的光环,摇滚乐可以让一个普通人走向成功与辉煌。这个普通人可以没有任何的乐理知识,不懂音乐,只要他有理想,只要他勇敢地把自己心里想的唱出来,只要他愿意。另外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发射给外星生物的一艘飞船上,这首歌还作为人类文明的精华被刻录在一张光盘上,用以表达地球人的文明成果。
引用一下我的一位朋友对摇滚的评价和态度:
摇滚rock 英文原意为震动,震撼的意思。比如the earthquake rocked Japan
摇滚有两大元素: 真实和狂野。
真实是摇滚的要求,但不只是真实的都是摇滚了,否则只要是老实人唱歌就都是摇滚了。抱只吉他的可能只是民谣;或者乡村。 所以还要狂野的的内在气质。
所以摇滚的极端代表就是金属乐。形式只是外在的,由内在精神,内容,思想或性格决定的。
所以伪摇滚就是有意装出外在的表现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或攒更多的钱的举动。
真正的摇滚乐是真实,毫无掩饰,积极向上,永不妥协的,没有华丽的掩饰,尽量做到真实,让媚俗滚蛋,这是和流行乐的本质区别。升华一点说,摇滚是一种精神,不只表现在音乐上。
因为大部分摇滚乐都是地下的,所以受众面比较小,但不能说被大众接受的就不是摇滚乐了,像Nirvana,Aerosmith和国内的Beyond等等都是非常出色的乐队,千古流传,国内外有很多著名的摇滚乐公司的,专门制作摇滚专集,其实都是为了将摇滚乐让更多人听到。当然也有一些伪摇滚乐队存在祸害着摇滚乐。总之摇滚乐不是靠受众面来区分的.
摇滚乐大部分是积极向上的,教导人们不要随便妥协,勇于和自己看不惯的事物抗争,做真实的自己,这才是摇滚真正的意义。有些摇滚乐反映了社会阴暗,但其实都是在勇敢的说出世界上存在的不美好,把最真实的用音乐表现出来,这是流行乐不能做到的,所以不能说摇滚乐都是阴暗的。当然其分支,如死亡金属,黑暗金属还有一些歌特,毁灭金属之类的音乐有些确实比较阴暗,但那些都和一些外国宗教和异域文化有关系。
摇滚不止存在于音乐里,摇滚是一种精神,崇高的,一尘不染,给你力量,只要你还年轻,还敢大声说我可以跟不喜欢的事情斗争到底,敢唾弃世界上一切媚俗的狗东西,跟虚伪的人说去他妈的,只要能做最真实的自己,就算你一点音乐不懂,你也是摇滚的,就是这样。
摇滚乐是一种态度,而不是狭窄定义下的音乐形式。摇滚乐是一种生活方式。摇滚乐是你做事情的方式、是你处理事情的态度。写作也可以是摇滚乐、一部电影也可以是摇滚乐。
——美国最伟大的乐评人莱斯特•班恩斯
举例:鲍勃.马利
1945年2月6日,在牙买加的一个贫民窟里,一个音乐天才诞生了,他就是后来的“雷鬼”音乐先驱——鲍勃.马利。Bob marley是为音乐而生的,他把自然,灵动、神秘、性感种种诱人神奇的特质,融入到他创作的音乐里,他被誉为雷鬼乐宗师,除约翰•列侬外,Bob marley是将艺术完整地转成为大众化的艺术的实践者中唯一取得巨大成就的人。
Bob Marley是Regga风格的音乐大师,在他短暂的一生中,赢得了世界各种肤色各种层次的几百万人的爱戴。Marley的一生是快乐的,他同时也把快乐带给了别人,牙买加人民为了纪念他,于1990年,将他的生日宣布为牙买加的一个节日。如今在他逝世25周年之际,让我们来回顾一下Bob marley的音乐旅程……
1964年, 21岁的Bob marley组建了“哭泣的哭泣者”的乐队,《我仍在哭泣》和《孤独是一种痛》创造了牙买加音乐历史的奇迹,他的音乐才华得到业内的认可,欧洲乐坛从此记住了Bob marley的名字。1972年,Marley推出了专辑《点燃》和《燃烧》,使他步入了事业的颠峰。在随后的日子里,Bob marley的《Exodus》(出走埃及)、《Kaya》(日本榧树)、Survival》(幸存者)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专辑,再次证明他在音乐上极高的天赋!世界各地的舞台上都留下了他巡演的足迹,他的音乐影响了几代人!全世界的歌迷都在期待他的新作时,命运却给这个天才音乐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年仅36岁的他没有抵制住癌症的肆虐,1981年5月11日,鲍勃•马利在迈阿密的医院里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牙买加、雷吉乐和全世界的歌迷。在生命弥留之际,他留给歌迷最后一句话:“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完成了工作,飞回了故乡。”
1984年,他最后的专辑《传说》发行。他的专辑一直到今天都很受欢迎。今天,在鲍勃.马利逝世25周年之际,各地的歌迷用各种方式纪念Bob marley,环球音乐也将首次官方在中国发行此专辑,以缅怀这位“雷鬼”音乐大师。斯人已远去,但他的音乐、他的专辑还有他的执着,一直影响着我们。他开创的“雷鬼”音乐,至今还在我们的耳旁萦绕。活跃在乐坛的音乐人也以自己的方式缅怀这位“雷鬼”教父。
鲍勃.马利和肖邦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和自己民族的音乐,都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像肖邦就不用多说了有《革命练习曲》之类, 鲍勃.马利的好多作品也体现出了强烈的政治性,如<起来,站起来>(Get up,stand up)呼吁人们为权力而斗争,还有那首著名的<射杀州长>等.
真正的摇滚是自由,反叛,无局域性和无私的;它运用音符组成了无数个或狂喜,或悲伤的神话。它一直在与现实社会的残酷抗衡!在现实生活中,它是一个梦,一个梦想。每个人都有权利去摇滚,去拥有自己的梦想。真正的摇滚是不会走商业化道路,不会向现实社会妥协!正因如此,所以摇滚道路才会是铺满荆棘的道路,让玩摇滚乐的人们行走是如此艰难,孤单。如果说,有一天摇滚乐妥协了。那,摇滚已经不再摇滚了
摇滚跟古典一样,是一种精神。摇滚是现实的,强烈的批判性像一把刀子直入你的骨髓。
摇滚是愤懑的,是苦难绝望后让你心灵震撼的一声咆哮。摇滚是叛逆的,主张个性张扬从来就不肯也不屑于媚俗。摇滚是真实的,唱自己想唱的说自己想说的。
摇滚是最硬的,硬得像块石头毅如铁志如钢铁.摇滚是最软的,软得触及内心会滴血会流泪。
摇滚不是简单的金属撞击,不是无谓的歇斯底里!!来吧!热爱音乐---古典和摇滚!!
本人热爱了十年以上的摇滚乐,大学以来,才开始必恭必敬地喜欢古典音乐。古典的严谨与理性,摇滚的叛逆与批判,都是好东西!通过两种音乐风格的对比,及肖邦与鲍勃.马利音乐生涯和经历的相似性,得知摇滚乐是古典音乐的良好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摇滚乐就是新的、当代的古典音乐,而肖邦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Rock Star!!

参考书目:《摇滚圣经》、 《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 《我爱摇滚乐》等。

ck7543 发表于 2010-3-29 10:43:01

摇滚乐不是用来歌功颂德的,不是用来粉饰太平的,摇滚的灵魂就在于对现实的批判.摇滚乐是愤青的音乐,是草根的音乐,是真正属于人民的音乐,它所表达的是人民的乐与怒.有些人不喜欢摇滚乐只是因为不喜欢摇滚的音乐风格,而有些人不喜欢摇滚乐则是他们的屁股坐在权贵的立场上.摇滚乐就如同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是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毒吻1978 发表于 2010-3-29 10:46:11

我喜欢摇滚乐,可惜国内的摇滚乐目前已经太没落了

teamaker 发表于 2010-3-30 09:29:13

我喜欢MR.BIG,同样我也喜欢贝多芬,其实两者并不矛盾,现在听最多的反而是民谣……

双之哀殇 发表于 2010-4-3 17:59:46

这帖子是否发错地方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摇滚的耳朵听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