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之哀殇 发表于 2017-5-16 11:38:46

【镜厅书房】欢迎大家一起品评那些自己读过和在读的书!

远道而来的旅行者,如果你是为渴求智慧与知识而来,那么到法师塔看看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这里是萨鲁世界知识文明的中心,历代的法师们将自己学成的成果汇集于此,矗立在这儿的镜厅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地点,这里是我们连接其他世界与文明的起点。在这里,你可以获得来自萨鲁世界之外的文明的信息,当然为了使信息不至于让你眼花缭乱,我们还特别在这里设置了镜厅的书房,书房里存储着我们的学者从外部世界里收集和整理的信息碎片,现在就随我一起来看看收集到这些信息碎片的人是如何描述其他文明的吧~

活动规则:每人推荐2-3本自己读过或在读的书籍,类型(小说、漫画、绘本、MOOK、随笔集etc)不限,可以与西式奇幻无关,但是最好带一些幻想色彩,字数不宜过多,简评为宜。
-=格式参考=-

黑博物馆 Ghost&Lady(上、下) 已完结
作者:[日]藤田和日郎 著 吴励诚 译
出版日期:2016-06
出版社:东立

(没封面图还好意思推荐吗?!对于能附上实体书书影的行为我们大力提倡!)
个人简评:
《黑博物馆》是藤田和日郎创作的一部带有19世纪英伦怪谭风格的幻想漫画系列,系列中每个主题故事构成一个独立章节,这部完结的漫画就是其中之一,故事也很简单,开篇以一枚对撞弹作为引子,通过幽灵“格雷”(Grey)为管理员小姐讲述自己的经历缓缓引出了漫画中的各个主人公,虽然不是很新颖的叙事方式,但是藤田和日郎怪异和富有张力的画风与这样的怪谭故事结合很是相得益彰,幽灵“格雷”带有戏剧性的出场和那些看似古板照搬的戏剧台词不但没有使主人公变得刻板,反而因为这些特点更为鲜活。在最后附录的作者创作感言里也可以感受到为了使融入了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佛罗伦斯·南丁格尔的这部故事读起来更有意思,藤田和日郎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不过可能因为有了这样的限制,故事的紧凑和张力相较之前的《弹簧腿杰克》拖沓了很多,虽然有这样的缺点,但这部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怪谭漫画,而且除了画风外作者的故事扩展空间还很大,比如《弹簧腿杰克》故事再蒸汽朋克一些,这部能再融合一些《三个火枪手》小说中的元素就会完美很多,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完美,留给读者回味和扩展的空间就多了很多。此漫画特别推荐给喜欢怪谭故事的朋友,相信这部带有维多利亚幻想色彩的漫画会让你对英国怪奇谭有一个另类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长期有效,被加分的参与帖视评价优秀情况都有可能录入我们的论坛电子刊物萨鲁志里喔~


森瑞尼迪 发表于 2017-5-16 12:35:26

本帖最后由 森瑞尼迪 于 2017-5-18 22:50 编辑

https://images-cn.ssl-images-amazon.com/images/I/91cz1KQZ36L._SL1500_.jpg
冰与火之歌
乔治·R·R·马丁所著小说
《冰与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是由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所著的严肃奇幻小说系列。该书系列首卷于1996年初由矮脚鸡图书公司在美国出版,全书计划共七卷,截至2014年共完成出版了五卷,被译为三十多种文字。
《冰与火之歌》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虚构的中世纪世界里所发生的一系列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在内容及风格上,《冰与火之歌》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人性真实的写照。写作手法上马丁运用了POV(Point-of-View,即“视点人物写作手法”),以轮流交换人物第三人称视点的叙事方式进行描写,从而推动故事的进展。
但在“魔法”色彩上,乔治·R·R·马丁再次遵从了他的偶像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的做法,绝不轻易地在小说里运用魔法,使其只是一个为小说渲染气氛所需要的元素,绝不用在人本身上。在《冰与火之歌》里主要人物中,几乎没有一个会魔法的,他们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一样。也没有一个人在魔法帮助下能起死回生,马丁完全遵从于现实中人的生命规律。因此有人认为与其说《冰与火之歌》是极度“低魔”的奇幻小说,不如说它更像是一部虚构世界的平行历史小说。

这是我在读的7卷版本《冰与火之歌》的第五卷 大概20%左右
给我的感觉 虽然第二卷开始就出现繁杂的领主姓名让读者不想再去阅读 但每当我读过了每一本之后 都让我有值得的感觉
看完这一卷目前还尚无下文 我计划选择龙枪 不过繁多的系列也是我犹豫的主要原因

遗憾的有《魔法师》和《时光之轮》都没法看完

就简单说这么多


发一个刚找到的冰火各个家族的徽章照片
http://zh.asoiaf.wikia.com/wiki/Portal:%E5%AE%B6%E6%97%8F?useskin=oasis

史东 发表于 2017-5-17 11:27:23

森瑞尼迪 发表于 2017-5-16 12:35
我在读《冰与火之歌》7卷版本 的第五卷 大概20%左右
给我的感觉 虽然第二卷开始就出现繁杂的领主姓名让读 ...

时光之轮 我借你?

黑与白的沉默 发表于 2017-5-17 18:52:10

《巴黎伦敦落魄记》
乔治·奥威尔 孙仲旭译
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
荐语:可能是因为阅读量还不够大,特里老爷子笔下的安科莫波克总让我想起这本书对城市下层阶级生活的混乱与恶劣的描写。从巴黎下城区到伦敦收容所,主人公一直颠沛流离、挣扎求生,但他仍在思考。这本书对阶级的讨论非常有意思。

《快乐的科学》
尼采 余鸿荣译
中国和平出版社1986版
荐语: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格言体小书,请不要被尼采之名吓跑。总体来说,它的阅读友善度比《非此即彼》高上不少。其中的许多观点都对奇幻写作有帮助。

呃,这样的书可以吗?不行的话某萧再换

科学家1021 发表于 2017-5-19 23:46:07

本帖最后由 科学家1021 于 2017-5-20 20:58 编辑

《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卷)
詹姆斯·乔伊斯戴从容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荐语
今晚,我依然在读《芬尼根的守灵夜》。先验性的东西都有争议。而面对这样一本看疯读死几代人的谜一般的幻想小说,我偶尔怀疑乔伊斯笔下的荒唐言真的有那么伟大,能写穿这个深邃世界的内里?
《芬》是乔伊斯在学术史上唯一未被攻克的难题,与我国红学一样,在西方此书是一门显学:据说至少能让评论家忙上300年。因为作者写的是夜晚的书,而夜晚是不能用白天的语言书写的、不能按常规方式使用词语,所以书中“尽量地利用他所知道的各国文字(听人说,连爱斯基摩文都在内)来改造、分裂英国固有的文字”,因此尽管难读,但《芬尼根的守灵夜》在语言的丰富性和音乐性上远远超过了几乎人类现存的所有文学作品。
最尊贵的艺术总是给人最激烈、矛盾的冲撞——荒芜的世界碰出火花,于是有了光。
这是诗人们都有过的最高梦想,也是最高的美。


爱尔兰是个小地方,只剩下文学和啤酒了。而它的文学成就远远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王尔德、萧伯纳、叶芝、贝克特……这些如雷贯耳、曾被大部分读者误以为是英国作家的名字,其实都是爱尔兰的荣耀。本书作者詹姆斯·乔伊斯更是这份名单中最惊艳的一朵花,早年就以史诗《尤利西斯》闻名于世。
与《尤利西斯》的倍受推崇相比,《芬》在名著界的确是颇受冷遇,主要还是源于公众的领悟力与耐心程度。不过,每次内心空如深渊时,《芬》的纷繁庞大真的如同黑洞一般吸引我浏览,真的只是浏览!
当然,如果你读了我的书评,对此书有了兴趣,也请别太投入。毕竟再伟大的作品,也不值得一个聪颖的活人为之消耗大把黄金年华。




内容简介
《芬尼根的守灵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匠之一,后现代文学的奠基者詹姆斯·乔伊斯晚年巅峰绝作,耗费17年心血著成的一部长篇小说。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戴从容翻译的《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三卷正在翻译中。
日本翻译此书有三次,第一次翻译的人失踪了,第二次的人自杀了,第三次才完整翻译出来。
内容讲述都柏林一个小酒馆的老板壹耳微蚵,有些口吃,而且驼背。他的孩子们在街道上玩着一种被称作“天使与魔鬼”的儿童游戏,随着夜幕降临,他醉得从楼上跌下来。故事以壹耳微蚵断断续续的梦境开始,乔伊斯企图通过他的梦来概括人类全部历史,同时,乔伊斯将他的梦境式的技巧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芬》具有百科全书式结构,彻底背离了传统的小说情节和人物构造的方式,书中编造了大量的词语,潜藏了许多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以及哲学的意蕴,甚至大量运用回文体和双关语,讲述夜晚和梦幻的逻辑。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天书”, 从1939年出版起,就引发了评论的高潮。乔伊斯甚至发明了一种在世界语言史上绝无仅有的“梦语”:其中一半单词由他自造,且这些自造词的词源与近50种语言有关。整部书中最有名的一个单词是作者用100个字母拼成的“雷击”——在第一章出现,模拟雷声隆隆不断。而这100个字母,由10多种语言组成,包括日语与印度斯坦语,每种雷声都有其时代背景。书中乔伊斯自创了“夸克”(Quark)一词,这个词后来被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吸纳,被用来命名一种基本粒子。
阅读者每说出一句关于乔伊斯作品的话,都会像强迫症患者一样自问:“他是这个意思吗?”也必然会面对别人的疑问:“你读懂了吗?”读不懂,是乔伊斯面临的最大指责。有人觉得《芬尼根的守灵夜》走得太远了,“乔伊斯已经抛弃了读者,潜入了更深的自己的世界”;但也有人觉得“它是苦思及劳作加上绝顶的天才的产生品”,而“绝不是如一般人所想的那样疯狂或怪诞”。
英国诗人丁尼生在评价本·强生的作品时说:阅读他的书简直像在浆糊里行走。或许这也适合乔伊斯的作品。译者戴从容也表示:“《芬尼根的守灵夜》(以下简称《守灵夜》)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它是一本必须有前期准备才能破解的谜书,几乎每个字每句话都需要破译。”




科学家1021 发表于 2017-5-19 23:50:48

本帖最后由 科学家1021 于 2017-5-20 00:04 编辑

《S.忒休斯之船》
艾布拉姆斯、道格·道斯特著颜湘如译
中信出版社

荐语
作为“烧脑神书”,该小说号称颠覆读者对书的想象。

一种酒只有在喝第一杯的时候,才能让我们品尝到它的真正味道。这本书我拿到手时,对它的外观非常疑惑。没看错,它瞧上去是那么地古旧,像是从二手书店陈年无人问津的书架上偷回来的一样,书脊上还印着图书馆编码。页面泛黄,有圆珠笔、钢笔墨水的涂改痕迹、评注,仔细观察后可以分辨出是两个人的手笔。全书空白处的笔记是纯手写,黑色、蓝色、紫色、黄色、绿色、红色,因注记的时间阶段不同而迥异,包括汗渍刮蹭和笔墨消耗不同程度的字迹都完好保留。你就像是在读一本借来的、别人的书,一下子把悬疑气氛烘托出来了:仿佛此书不仅是书,还是一件沉甸甸证物,是从真实世界的另一头送到你手上的一件疑案留下的物证,既是整个故事的证据,也是仅存的线索。只要你翻开书页,就进入了无法抽身的破案现场,不能自拔……那种被视若珍宝的、纸质书独有的阅读情趣被增强到极点,作者为此下的功夫可圈可点。



内容简介

《S.忒休斯之船》是由“星战7”导演J.J. 艾布拉姆斯(J.J. Abrams)与美国著名小说家道格·道斯特 (Doug Dorst)共同打造的幻想悬疑小说,故事起源于图书馆的一本旧书,主角名为「S.」,也就是你手里的这本。另外,书页间还夹著信件、便签、照片、卡片、明信片、剪报、罗盘等等,都是重要信息,这些小配件使本书成为美国图书馆无法开放借阅的一本书。而眼前的一切,都是本书的配件线索。
读者(也就是你)需要靠阅读这两名笔友留在书上的书信、笔记和23个配件,解谜出谜样幕后黑手是谁。

本书的故事主体《忒修斯之船》,是一位神祕多产作家V.M.石察卡的最後一部小说,讲述一名男子在海上大船中醒来,忘了自己的身分,不晓得自己的所在地点,脑中只剩下一个谜样女子的影像,於是决定去寻找她……在故事里,这本赫赫有名的作品围绕著无数谜团,数十年来吸引研究者疯狂投入探索。关于作者的真实身分,就有11种不同的推测,而且每一种都有扎实的文本和作者分析为基础。据传石察卡结局写到一半,就在一家小旅馆人间蒸发,打字机上的书稿散乱一地,第十章消失了,窗边还有点点血迹。那么,这本《忒修斯》的结局,难道是假他人之手完成?


☆两个读者

珍妮 & 艾瑞克。一个是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一个是遭驱逐离校的研究生,两人恰好都正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这些抉择将一一左右现在的自己、未来成为怎麼样的人,以及自己是否敢带著热忱、伤痛以及恐惧,放胆去相信自身以外的另一个人……
有一天,珍妮无意间在图书馆架上捡到了一本《忒修斯之船》,书主是文学研究生艾瑞克,此书是他的论文主题,因此书页间写满了眉批与研究笔记。热爱阅读的珍妮对《忒修斯》作者的文坛秘辛早有耳闻,她情不自禁地在书页空白处留言给艾瑞克,抒发看法,并把书留在架上的原处……就这样,《忒修斯之船》成了两个陌生读者之间的连结,一来一往的纸上对谈,就此展开。


两人的互动彷佛交换日记,一方面执著探究《忒修斯》的一字一句,一方面也越来越深入彼此的生活,透过小说主人翁的心境,抒发彼此的生活共鸣。渐渐地,艾瑞克发现,唯有靠著珍妮的帮助,两个读者才能从不同的阅读角度,一起釐清书中谜团的真相。然而,当他们越来越深入小说的核心,竟发现故事剧情暗藏著作家石察卡求救的讯息,而威胁作家的神秘人物,也已盯上了这两个读者……
☆你
而现在,你翻开手中的这本书,开始浏览两位读者的笔谈、夹在书中的餐巾纸、剪报、卡片、明信片,甚至罗盤……这是两人穿越时空留下的第一手资料……渐渐地,你又发现,书页间出现了不属于珍妮和艾瑞克的第三人字迹,写的是「S」这个字母……你将成为这起悬疑事件的一份子,和两位主角一同揭开作家石察卡的下落之谜……


【阅读方式】
整本书中最令人称道的,是其关于阅读方式的独特的构思,整本书完整阅读下来,至少需要阅读五遍:

第1遍:忽略笔记,本书全文,此次阅读主线为小说剧情线。
第2遍:每章节为一个阅读单位,结合灰色的阅读笔记理解每章节的内容;然后再结合书籍中夹杂的附件,结合蓝/黑色手写“对话”阅读(第三条支线剧情线)。

第3遍:每章节为一个阅读单位,结合书籍中的附件以及橙/绿色字体再读一遍(第二条支线剧情线)。
第4遍:每章节为一个阅读单位,结合书籍中的附件以及紫/红色字体再读一遍(第三条支线剧情线)。

第5遍:读棕黑/黑色手写字(第四条支线剧情线)。
一切源于女学生在图书馆拾到了一本精装旧书,作者石察卡身份成谜,据译者柯岱拉描述,他尚未写完便人间蒸发,生死未卜,留给世人一宗悬案。有人用圆珠笔写下批注,追寻石察卡真相,她也忍不住拿起笔加入讨论。


现在轮到你了。








科学家1021 发表于 2017-5-20 00:09:44

本帖最后由 科学家1021 于 2017-5-20 01:11 编辑











《设计诗》朱赢椿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荐语
这本曾被评为年度最美之书。虽然它的内容并不幻想,但它的排版和格式却是顶级的幻想作品。

当我翻开第一页,就有一种类似于轰动、冲击的感觉扑面而来。如此清新雅致,又如此与众不同,每翻阅一首诗,都让我最初得到的清晰印象瞬间消失,转为另一种新变化,生机勃勃、美不胜收。作者的诗就像一个无人的野池塘,文字自古以来就在那里,可他等在那里、发现了美,并把它们变成了作品。


内容简介

这是书籍装帧大师朱赢椿先生的创意天书,收录数十首以视觉传达构成、只有艺术家才能完成的新概念诗歌。朱赢椿将现代诗用设计的手法制作展现,力图在克制和约束管道中实现创意,用廉价的纸,单纯的字,得以最大限度的展现生活中的一期一会。

首先这不是一本传统的诗集。整本书可以说达到了“诗画合一”的意境。作者借助文字的排版(甚至拆分与添加文字的笔画),文字色彩明暗,纸张的明暗等巧妙安排,将汉字的排列组合以及布局勾勒出与诗意本身相契合的场景。这样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文字的内涵与文字的外在表现相统一的双重设计。

整本诗集呈现形式新颖,书中有许多的留白出和空白页,留给读者一个足够思维发散的大脑空间。
诗集中的有几首诗给读者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比如说:《汤太咸了(The soup is Too Salty)》,用文字颜色的黑白深浅来表达出汤的咸淡;《停电了(The Power is Out)》,将整篇纸张印刷成黑色,表达停电时一片漆黑的感受;《刹那花开(The Flower Blossoms and Fades Away)》,改变“花”字的大小来表达从花苞到盛开的过程,再将“花”字拆分成各个部首来表达一阵风过花斑凋零的景象。《春夜读<春>(Reading Spring on a Spring Night)》,文字的表现从清晰到模糊到看不见,以此来表现一个深夜读书的人从清醒到昏昏欲睡到睡着的过程。

作者朱赢椿是一个鬼才,活得很本真、充满童趣,设计天马行空,能花半天的时间等一只蜗牛在空白的纸上爬过,以获得灵感。他传递出的思想和趣味绝对是这本书独有的核心部分。

科学家1021 发表于 2017-5-20 00:20:34

本帖最后由 科学家1021 于 2017-5-20 00:49 编辑











《在这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路过》作者:王铮 / 绘者 唐云辉
文汇出版社2015版

荐语
这里我要夹带点私货了。

一部打动你心、值得典藏的故事集,一本爱情病历卡。

七个人,十个故事。深情、诙谐,有点儿孤单。只有一点儿。这本书写的就是都市“狗族”们的故事。
献给准备恋爱、正在恋爱、曾经恋爱的……



这本书写的就是你们的故事。
在爱情的泥沼中挣扎,在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傻过、笨过、路过。




熟悉我的朋友自然知道,这本是我写的书。还曾经由电视台做过专访(嘉宾是文汇报出版社副社长张衍先生、插画大师唐和我),在上海生活时尚频道播出。


我写的都是发生在身边揪心的爱情故事,很喜欢豆瓣这条评论:“以小品文的方式书写,写出心里的火药、梦境般的初恋。”而插画师唐云辉先生,则是迪斯尼首席画家、国际水彩大师,跻身2017胡润中国艺术家富豪排行榜。他提供的插画都是被世界各地藏家珍藏的杰作,原画在拍卖场上的价格都是不逊于宫崎骏的。这次他把数十幅画当白菜一样慷慨献出,大手大脚地堆进这本书里——在我心里,这些画的价值相当于翡翠白菜啊。比如最后一页上那幅棒球狗先生,就是2016年美国洛杉矶艺术博览会的参展作品,据我所知目前原稿被收藏在上海市中心,陕西北路128号民主党派大厦的二楼。










内容简介
本文转载自“周末读书会”

《在这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路过》王铮著文、唐云辉绘画,文汇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唐云辉,1961年出生于上海,东华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减压艺术”领军人物。职业艺术家。王铮,1976年出生于上海。目前供职于某三甲医院,神秘低调资深药剂师。过期帅哥。爱好话剧,一枚无可救药的吃货、感官动物、浪漫主义者、爱情至上主义者,虽不是富人瘦人俊人,但喜欢一切美丽、美味、美妙的事物,并把它们记录下来,于是写作成为一辈子的兴趣。因薪水微薄,热衷自得其乐,喜欢在深夜聆听莫扎特盗版碟的小夜曲。
这是素负盛名的上海报业集团文汇出版社精心打造的2015年末重磅好书,堪称“最美之书”;读来让人身心并赴。书籍艺术双年展奖项得主唐云辉,携手神秘新锐作家王铮,共同塑造爱情症状辞典。书不厚,仿佛蚂蚁推着的一粒玫瑰露珠,内容曲折有韵、清丽无比,绝对值得受颁一枚纯正的金勋章。两位作者显然懂得吸收真谛:把作品变成一个杯子,可以装进青春里所有遗落的大雨。
全书讲述了暗恋与心碎、伤感与甜蜜、虔诚与惆怅的个人轶事;在金钱永远比玫瑰花更受欢迎的现实社会,这更是对一个纯真时代的献礼。《蓝是最温暖的颜色》等都是不可言说的佳篇,而作为压轴的崽崽最后一个故事,恢复了围着篝火讲故事的传统,则更为晶莹剔透。
作品通篇显示出了一种优雅的野心,从细部观望人间烟火一样的缤纷往事——少年的爱情像压秤的砣,东西虽小,却顶住人心。作为短篇,字字锻造过又不著痕迹;神一般的图,从狗族形象到最细小的衣饰,都有着名垂画史的底气:各种里程碑式的精绘,让文中诙谐、忧伤的细节跃然纸上——这就不仅靠超绝技艺了,是心灵的缘故。隔在小说之间的病理介绍则极具弹性、活力,拿捏得很妙;语言简洁锋利、俗雅兼容,饱含现实生活指南。
全书的结构与韵脚显然是一大特色:韵律诗般的语言,使得阅读起来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快感;人物既独立又藕断丝连,文字的细密精巧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家常用的评论小说的标准和结构体系,在这里全然失效——虽然在文体上难以归类,但丝毫不影响读者的喜爱。通常,对杰出作品的要求是一片有架势的森林,而这本书则是孤零零的一株寂寞的花树、古木上的一颗蘑菇、参天松下的鼎,供俯瞰欣赏。它有自己的生态,生机盎然,有苔藓有蛀孔有气息:但就不走传统小说的常规路子。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种新颖而富有深意的结构打动了读者;就像你在一条风沙迷漫的道上走了很久,眼前一片颓塌,忽然一回首,看见路边盛放着一朵出尘的野蔷薇,那么别致,那么不同。
作者不仅编织故事,而且编织生命。尘世间一个个小人物的爱欲,都市“狗族”的情感命运,在短文的逼仄空间里被捏得曲折如意、软硬随心;而水彩唐大师贡献的美轮美奂的画——上面全是不朽的狗先生狗小姐,更凸显其绘本界《八十七神仙卷》一般的标杆地位。
此书刚一出版就已经获得广泛赞誉。这是关于青春,关于心灵的缩影。作者声称这些故事皆为日常风言风语、道听途说里“偷”来的边角料,添枝加叶、加油添醋烩成一口酥的盛宴;但若没有对故事的贪婪、对生活的好奇、对内心世界的向往,不论岁月多厚重青春多轻盈,都构建不出那样一个甜美感伤的时光。
盛宴已然是盛宴,即使是一口酥。
这是2015年末,一不留心,就会错过的好书。


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665676/

gingko 发表于 2017-5-21 12:01:53

本帖最后由 gingko 于 2017-5-21 21:42 编辑

哦哦好有意思的活动!
凑个热闹把以前推荐Malazan的一篇书评贴过来吧hhhh

荐书《玛拉兹英灵录》(Malazan Book of the Fallen)


(图片来自维基)

高魔军事史诗奇幻,十卷本,适合西幻爱好者及英语熟练度较高者阅读
目前中文仅卷一《月之花园》出版,不过更建议从卷二开始阅读,甚至也见过有自卷五开始阅读的先例。

真正要荐书的时候,反而感觉无从说起了(趴)
私以为自己虽算不上是重度SFF文学爱好者,看得也不算太少。PKD夹杂着迷幻药味道的碎碎念,丹·西蒙斯笔下那片橙色的草海,凯斯所在的港口上空呈现出电视空频的静电雪花颜色。跃马旅店的昏暗灯光下阿拉贡打听着某位山下先生的行迹,弓忒的荒原之上雀鹰呼唤着飞鸟的真名,熊老那只乌鸦漆黑的双眼熠熠闪烁,疯狂的单轨铁路火车絮絮地抛出一个又一个谜语。以文字建起的一座座谰语世界,倒成了寻求慰藉者的归宿。

该从哪里说起呢?Malazan,刚开始读的时候是一二年初,一年一本,今年恰在旅途过半的位置,一回头却仿佛仍能感受到raraku沙漠之上凶猛的扬尘,仿佛隐约听得见属于焚桥者们的颂歌,看得见女皇Laseen眼中的寒意,暗影王座嘴角癫狂的笑容,Mappo的悲悯,Kruppe的油滑,以及Paran对命运的挑衅。这是千万个人的千万行军与战争,却最终如江河一般汇流成为同一首史诗。各自为政、勾心斗角的神祗;为孩童献出生命的士兵;年轻无知的部落武士同残缺之神定下了不死的契约,却也因反复往生而失去神志;酗酒的女中士也会于火海中觉悟,救下一众战友。我从未见过视角如此广阔的史诗奇幻,上古神祗与千百岁的不死种族、女皇与士兵、断手的祭司与小偷、黑人刺客与四个肺的野蛮人、神出鬼没的货运行会,只身匹马能诱发冰河世纪的异类,以及能够幻化为狼、蜘蛛与龙的法师,统统出现在同一个舞台上,仿佛华丽织毯的一根根线头,彼此缠绕着,聚合而又分离,朝着同一的终方向行进。这是残酷的战争史诗,却又不乏同情与怜悯,几乎每一卷都自成独立的故事,几乎每一个尾声都能令人嚎啕,或是慨叹。

至于文风,又何必多述呢?请允许我摘选一段作为荐文的结语:
“Show me a mortal who is not pursued, and I’ll show you a corpse. Every hunter is hunted, every mind that knows itself has stalkers. We drive and are driven. The unknown pursues the ignorant, the truth assails every scholar wise enough to know his ignorance, for that is the meaning of unknowable truths.”
― Steven Erikson, Deadhouse Gates
(看到有译成中文的要求,摸鱼摸太久了对质量感到诚惶诚恐hhhh)
“若要我找到一个不被逐追的凡人,我只会寻得一具尸体。每个猎手同时也是猎物,每颗心都清楚有跟踪者藏匿。我们驱使他人前行,也被他人迫而奔走。未知永远驱使着愚人,而这个真理折磨着每个足够明智、清楚自己愚昧之处的学者。这便是真理的不可知性。”
——史蒂文·埃里克森

我是双儿的小号 发表于 2017-6-6 15:50:14

大家的藏书量好丰富。。。我也得努力加油贡献一个,先占个楼好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镜厅书房】欢迎大家一起品评那些自己读过和在读的书!